第369部分(2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只好忍著。

下了大朝會,回到東宮後不久,狄仁傑到來,李威不悅地說道:“狄卿,為何阻我?突厥此時雖然僥倖獲勝,然而讓蕭嗣業孤軍狙擊到了現在,心中慼慼,給他們十分膽量,也不敢進入中原之境。父皇這樣的布兵,分明是怯敵之舉……”

狄仁傑打斷了他的話,道:“是,太上皇對軍事不及陛下遠矣,可是太上皇身體康復,又有太后相助,朝中大政之權,是在陛下手中,還是在太上皇手中?”

“父皇比我掌握的大政之權……要多。”

“正是,今天幾道詔書,太上皇有沒有徵詢過你的意見?再者,裴炎已經上書彈劾你教唆蕭嗣業寇突劂人的牛羊為食,迫使突厥反意更熾,陛下,何必要chā手?”

“笑話,不以敵人物資養戰,蕭嗣業早就因糧食之困,兵敗下來,何能支援這麼久?”

“可有幾個大臣能明白其中的關健?臣再問陛下一句,突厥人,陛下能不能對付?”

李威想了一下,具體的歷史真不知道,好象幾年後不久,東突厥真正強盛起來,唐朝非但沒有將它征服,反而多次入侵唐朝境內,給唐朝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不但有突厥,還有契丹人。

然而他仔細地看著行軍地圖,看雙方的兵力佈置與行動,阿史德溫博與阿史德奉職用兵不是很高明。並且突厥人的戰鬥力,也不是很強大。只是勝在人多勢眾,又皆是騎兵。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但以眼下的突厥人的將領與士兵,就是自己出徵,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於是道:“大約能擊敗他們。”

“那就是了,不但有陛下,還有裴行儉不日將回到京城。雖然前幾天,陛下說唐朝是你的國,可依臣之見,將來是陛下的國,現在還不是,大部還是太上皇與太后的國,恕臣不當言,陛下,可曾聽過擁兵自重這句話?”

狄仁傑不是讓李威做一個擁兵自重的兵閥,養突厥人以自保。是指讓李威留突厥人這個兵患,有了兵患,李治對軍事又不懂,若是有了萬一什麼不好的想法,也因為突厥,不敢對李威怎麼的。

另外,正好讓李治的一些佈置,與李威形成對比。甭想著大家一些得到好處了,給了太后太上皇種種政績,到最後他們真以為是自己的本事。是到了讓太上皇再次出出醜的時候。

當然,前提是李威必須自己有把握能將突厥人征服。所以刻意地問了一句。

婉兒已經樂了起來,再次不顧體統地說道:“是啊,是啊,陛下,狄shì郎言之有理。”

ps:這一段章節是權謀與興盛的jiāo織,老午實際還可以寫得更黑暗的,怕大家反感,一再地注意。實際上大家可以王立軍事件,是現代,更況且古代的唐朝,武則天……算不算過份,老午也在míhuò。

第四十八章 害怕

李威卻遲疑起來,道“就怕不是擁兵自重,是養虎為患。

僅是一個東突厥,大約自付還能對付的。

可不僅是東突厥,論氏兄弟在虎視眈眈,大食一直境覦河中地區,其實大食已經進入河中地區,許多河中地區的國家,分別向大食臣服,這幾年都不怎麼向唐朝進貢了。

至於東邊兩個猥瑣的國家,對現在的唐朝,確實不是很讓人在意。新羅只是噁心罷了,將來還是一個噁心的國家。到穿的時候,僅是噁心,可許多人忽視了他們一直想建立一個大高麗的夢想,無變則己,有變,因為這個,痴心妄想,會做某個國家的頭號打手(拭目以待)。僂國古代僅是僂寇,可後來犯下的罪行,讓李威不可忍耐。

這是一個,後來人的想法,提前帶到了唐朝,也要提前將這兩個國家消滅,不消滅,將來這兩個國家的心態,始終不是將來華夏的盟友,相反,隨時伺機而動,圖伺華夏。河邊獸生已經回國,兩國即將進行一場慘烈的廖戰,戰後誰勝誰負,都註定了這兩個國家必然走向覆滅。

但有大食,有吐蕃,終是如鯁在喉。再配合東突厥的暴亂,即使李威懂軍事,也很頭痛。

仔細地想著,因為專業,略略研究過歷史,可研究得不深入,對這段歷史不清楚。即使清楚,現在的阿史那骨咄與默啜兄弟,以及孫萬榮,除了一個剁萬榮能找到外,其餘二人,多半也找不到,甚至連名字都不是後來的名字。

因此,換了一個角度思考。

後東突厥的異軍崛起,有多和因素的,比如武則天殺了一些有能力的大將,這一點同樣很重要。劉邦用兵能不能比韓信?新羅若沒有一個金法敏,能不能一次又一次從唐朝人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