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首成精神一振,難道太子要用上自己。也想立功啊,讓百姓傳唱一番,而且太子絕對不敢陷害自己。
“那麼好,在河西孤欠了此人一頓酒,既然此人來到九曲,孤想將這個人情還掉,請他吃水酒一杯,李內侍,可否敢前去旁觀?”
“請他吃酒?他一定不會來?”
“到鄯州城,他肯定不會來,可有的地方他一定會去。拋去敵人立場,此乃一英雄豪傑也。”說著指著地圖,在宛肅城與積石軍之間慢慢看去,然後指著一個小山嶺說道:“就是此地。”
“萬萬不可!”所有人大驚失色的勸阻。
正文 請假半天
很少寫過請假條,因為到了伏筆的地方。所以寫一張。
上午有事,又沒存稿,爭取下午早點回來,最少奉上兩更。
再說一下質量的問題,這半個月更了多少章,自己懶得數了,大家知道的,文筆是差了些,不象前面修改了三四遍才上傳,汗顏。也說過一次,爭取吧,質量與速度並進。
第四百十六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
李謹行與契苾明曾經暗中下了一條命令,要是再出現洪濟城,李威親自率兵的情況,讓他們族中的親衛,就是綁,也要將太子綁下來。後果他們來承擔。
不讓李威冒險。
但李威現在也不會再衝動了,難道吃了一次苦頭不夠?
李首成低聲問道:“殿下,什麼叫東風?”
不是很明白,東風都弄不懂,況且說論欽陵是黃蓋?
“李內侍,說一份吐蕃人口構成的情報給你聽。吐蕃本土人口約為三百萬,這三百萬包括羊同、蘇毗等對吐蕃不是很忠誠的部族在內。這是吐蕃內部的人口組成。南邊尼婆羅等屬國,最少三十萬以上的人口。西域失守了一部分,各族有二三十萬百姓被吐蕃奴役。然後到党項與白蘭、東女羌,這一部大約有六七十萬人口。南詔鐵橋以西有二十多萬人口。吐谷渾計算在內從西域以到青海,大約有三十幾萬人口。實際上肯定是不止的,就象党項,能算出來的只有不到二十幾萬人。實際上他們稟報卻有四十多萬人。也就是吐谷渾實際的人口數量會達到六七十萬人,甚至更多。但絕對不高於八九十萬人。”
“是,可這與東風有什麼關係?”
“很大的關係,李內侍,你不覺得吐蕃這種人口構成,很危險嗎?若想動搖,越早動手越好,一旦融合後,七八百萬,甚至八九百萬兇悍遊牧民族組成的國家,危害起來,比當初的匈奴還盛啊。”
“是,”還沒有聽出與東風的關係。
“這些諸部中,吐谷渾對吐蕃最為忠心,上層貴族之間多少姻親,尼婆羅鞭長莫及,西域吐蕃人不佔優勢,南詔隨他,我朝先將洱海經營好,這是南詔的大部,其他的可以從長計議。東女羌人怯弱,党項人在拉攏。剩下的只有吐谷渾。”
“奴婢明白了,這一戰吐谷渾死了許多戰士,已經超過吐谷渾承受的範圍。不僅人力,物資也耗盡,百姓無法度日。這時候只要諾曷缽一聲號令,會有大群百姓遷向靈州,避免這場災難。”
“正是,這也是一場戰爭,只要吐谷渾百姓縮壓到一半,無兵可徵,無物資可抽調,吐蕃人在青海與我軍作戰更加不利。善戰者無戰功,這種做法,性質差不多,何必非要與吐蕃人浴血奮戰?”
“原來諾曷缽是東風,那麼為什麼論欽陵是黃蓋?”
李威看了看大家,還是不大明白,不明白論欽陵為何變成了黃蓋,自己休想請論欽陵吃酒,估計前面還沒有離開鄯州城,後面李謹行真派人過來將他捆綁起來。
對裴行儉說道:“裴侍郎,你說一說,孤為什麼說論欽陵是咱們大唐的黃蓋。”
“遵命,”裴行儉說了一句,轉向了眾人,也想知道原因,一個個安靜下來,裴行儉說道:“殿下說他是黃蓋,不是替我們唐朝去使詐降計的,是指他對這一次我們的謀策會有幫助。”
很多人露出奇怪的表情。
李威只是轉動著手中的茶杯不語。煤炭的出現,提供了更高的溫度,唐朝的瓷器也在演變,瓷釉燒得比以前更加晶瑩剔透。手中的這隻白瓷茶杯隱隱泛著玉色,就不知是那家瓷窯燒出來的。
裴行儉頓了頓,才說下去,他一直也沒有說,不是不說,是難得一次鍛鍊諸將思考能力的機會。
喝了一口茶才說道:“這個謀劃當中,成是欽陵,敗也是欽陵,自從論欽陵在大非川大敗我們唐朝大將薛仁貴後,吐谷渾人將其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