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銀價。唐朝金銀貨幣化,影響最大的是倭國。而河中與波斯、大食早就實行了金銀貨幣化。幾乎沒有什麼波動。估算了一下,河中地區金銀價也不等的,一兩銀大約相當於唐朝七百文錢的購買力。若是隻計算糧價,僅相當於五百文錢的購買力。李威訂的這筆稅對於河中各國很低的。但唐朝也能以量取勝,自河中到鄰近的吐火羅,與南詔相似,分佈著許多小國家與部族,有的部族只有幾百人也敢自稱為一國。這一帶大約分佈著上千個國家與部族,符合李威標準的,最少有一百多個國家。若是能全部徵收,一年也能收上來二十來萬兩銀子。這些銀子是河中貶值了,但是運回長安的,再從長安將物資運到碎葉。產生的價值,是按唐朝的銀價計算的。這樣,二十幾萬兩銀也是可觀的稅務。
說稅談不上,這麼廣大的地區,這麼多的百姓,一年二十萬兩銀子,算什麼稅?與其說稅,不如說是保護費。
但還是實施不了。
比如石國,石國有數座大銀礦,其中伊臘克與比良坎克兩大銀礦,一年產銀就能達到十萬兩。但石國在後方,換作安國,讓他一年交一萬兩銀子,他們也會願意的。石國那怕讓他交一千兩銀子,心中也未必情願。這個問題,在調動各國兵力時同樣會遇到。
所以李威只是說一下,馬上就轉變了語氣,繼續說道:“也不妥,我朝對河中是羈縻,一旦這樣做的話,你們百姓也未必願意。因此,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繼續替你們組成一個聯盟,派出將領訓練你們的軍隊,甚至支援一些武器,能不能出兵,見機行事。這樣,就不需要你們任何負擔。但是,你們別忘記了,我們唐人不欠你們河中的債務,能不能抵抗大食人入侵,是你們河中自己的責任。我卻聽到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