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種植綠féi養田,營養缽充苗,移載,新式犁,新式水車,立體養殖,棉花的種植,從大食帶回來原始的紡織機械,以及各個官員從《齊民要術》中驗證的其他一些先進方法。
朝廷為了不使民間sao動,只是讓官員選派試驗田試驗,讓百姓自己眼見為實,去看去學習。其實官員本身也不大懂,這也是一個學的過程。但讓武則天總結出來,正式向天下百姓推廣。
其實李威不以為然的,各地的天氣不一樣,地形不一樣,水土不一樣,因地制宜才是最佳的辦法。比如母親上疏後,父親以及群臣同意了,各地官員怎麼辦?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推廣。反而前幾年父親那種以點帶面式的方法更為可靠一些。至於輕徭薄賦,更是紙上談兵,只是君王不殘暴,都想。然而國家需要,怎麼可能不徵徭賦?關健是何徵,國家一年的需要是定數,要麼多徵了開支會多一些,少徵了開支會少一些。大體上的總數還是必備的,這些稅賦是向貧困百姓徵,還是象富戶地主徵,或者是象商人徵,區別就在這裡。
如果讓李威來選,第一條就搶斃了。
第二條是免除京畿地區徭役,因為京城是國家重地,用工又大,將長安畿輔重地京兆、馮翊、扶風等地區百姓人民的全部徭役減免,以此來鞏固國都。比如是兩渠,馬上就用到大量的京城百姓,因此,減輕京城百姓的負擔。
這一條也不大好。長安以及輔州百姓多達三百多萬,如果加上洛陽以輔州,有可能達到五百多萬百姓。當然,減免徭役是好的,最好全國都減免了。可如何減免,難道以後兩京地區,一旦施工朝廷皆拿出錢帛僱用?
那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兩渠僱工,是工期長,以現在的施工進展,有可能得要六年左右才能竣工,每年平均最少五個月,每年用工最少平均在四萬多民夫不採用僱傭制,將會天怒人怨。可是兩京地區有許多小工程,依然需要百姓的徭役來施工。最好全國徭役全部免除,一律採用僱傭制,但無疑要在百姓身上增加稅務。
其實這是一個搬家家的mí惑人的遊戲,對兩京百姓放鬆一些,對其他各州百姓卻殘酷一些。將其他各州縣百姓負擔增加,來施私恩於兩京百姓。
又被李威搶斃了。
第三條是以德感化天下。這是武則天總結了一些歷朝教訓,尤其是貞觀後期以及本朝東西用兵,因此進諫打算停止武力征服,和戎四方,使四海昇平。
李威看到她又在表章裡舉了許多例證說明,幾乎無語。現在知道和平,早幹嘛去了,人家王妃就差帶著論欽陵腦袋來議和,甚至有可能會推動整個吐蕃動1uan,可不吭聲……
再說,真能以德服人?
吐蕃契丹突厥會不會與你講道德?真不修武備,來什麼和諧,以德服人,這個國家不完蛋也差不多成了軟蛋。頂多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擴張,1ang費財力國力,但武備是必修的。
還是搶斃掉!
第四條是禁止朝廷南北中尚各部的浮華風氣,第五條是崇尚儉樸。南指南衙,也就是宰相府,中央各直屬機構,俗稱北衙。中指中書省,也稱右相府與西臺。尚指尚書省,也稱都臺,文昌臺,中臺,南省。第四條與第五條是相互補助的,讓上級官員帶個好頭,然後jīng減土木建設,節約開支與勞動力使用,特別是宮室建設。先前對東都營建,已造成百姓負擔重,有所怨言。
這兩條倒是好建議,可是現在朝堂官吏已經是很清明瞭,其他各朝各代,李威不見,可以從史書看出一二,象這段時間的朝堂,還是不多見的。無論是郝處俊,或者戴至德、張文瓘都在小心地維護著朝堂也可以挑出來,再提一下。至於第五條更是好策略,李威也說過,如他登基,頂多將原來的宮室修葺,不會再建
可母親的種種,他卻是知道的,明堂、天堂,燒了再造,三陽宮,九州鼎,搜天下鐵,包括將農民的農具蒐集而來,治鐵象山,又搜天下金治大儀鍾,因為鍾大,天下金都不足以制而止,等等,與儉樸無半點關係的。
當然,呆得久了,也知道政治只是一場騙騙老百姓的遊戲,想要成功,一是厚黑,二是無恥。千萬不要將政治家的話當真。
第六條是廣開言路,第七條是杜絕讒言。這兩條實際上武則天也玩了一個把戲,分開了,不引人注意。否則聯在一起,可以解讀為進諫可以,皇帝也要有訥諫的雅量。但不能搬nong是非,混淆視聽。也可以指言官對太子作為的彈劾阻撓,但更可以解讀為杜絕官員對她的攻擊陷害。對太子的彈劾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