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1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想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母后的外戚,先是武元爽兄弟貶放嶺南,然後是賀蘭敏之事情發作,現在又輪到武承嗣。難道你一點面子也不想給母后留了?”

“……”

李顯不敢作聲。他這個王妃之死,武承嗣有關係,可主要是父親縱容,母親指使。可李顯敢提出來,要父母承擔責任?

……

五月到來,槐樹始繁,綠樹濃蔭密匝,還有議論聲。於是李治又下了詔書,心裡面也憋悶,兒子這招太狠了。不但他這樣想,武則天在離開東宮後,也對李首成說過一句話:“以前認為這個兒子心思單純,皇上說他心思不簡單,本宮不相信,今天終於見識了。”

李首成自然不好說什麼的。

但武則天也沒有反思,象這樣bī下去,要麼自暴自棄,要麼就會奮發,李威沒有自暴自棄,成長起來肯定是快。

詔書韋弘機從司農少卿撥為司農卿,司農少卿是從四品,司農卿卻是從三品,郝處俊不是說過嗎,與太子沾上關係的官員皆壓制不用。卻是有的,一開始沒有想到,立撥狄仁傑與魏元忠,後來兒子越長越大,這種提撥看不到了。然後又讓韋弘機兼知東都營田,完葺宮室。能者多勞嘛,再說宮殿很多,有許多宮殿年久失修,是到了重新修葺的時候。正好兩渠夏天來到,停了工。韋弘機jīng通土水,本身就能勝任。他又是兒子推舉持主兩渠的人選,又是韋家的人,算是兒子的親信。

可許多人對此詔很有懷疑,韋弘機不是狄仁傑他們,風評很差,風吹兩邊倒,容易被皇上“收買”。

皇上開了口的,吏部順便利用銓選官員的機會,推薦了數人,也就是太子真正的親信。自己這些人不是宰相就是郎,權傾一方了,可以在關健時候支援表態,但不能與太子走得更近。除非象長孫無忌那樣的身份,功勳之臣,又是皇后的哥哥。就連韋弘機左遷到司農卿後,也要稍作避嫌,否則會讓言官彈劾。

因此,得讓太子的一群親信走到朝堂中階官員行列,支援太子,擴大太子在朝堂上的力量,倒不是為了對付皇上的,而是防止皇天一步步地蠶食。

機會難得了,書上後,李治看了看錶奏,同意了一部分,姚璹不久前左遷了中書舍人,不在名單之內。然後到了韋思謙,從右司郎中左遷為尚書左丞,魏玄同左遷為工部水部郎中,朱敬則為諫議大夫,魏知古為給事中,就連姚與西二人也有左遷,西翀本來銓選到京城的,李治做了改變,調到秦州擔任新倉的太倉令,升官了,變成了從七品的官員。作為一個寒出身的,算是難得了。姚元崇調到清流縣擔任縣令去了。只有李威最核心的親信魏元忠與狄仁傑二人依然沒有調動。

大臣也不敢再爭了,太子四大親信,一個在秦州,一個在滁州,再爭,皇上下詔將其餘二人也外放,難道讓自己這些宰相們到東宮,向太子出謀劃策?

其實李威已經很滿足。

這樣的戰果是從什麼人嘴中得來的,父母親,比從老虎嘴裡面搶食還要困難姚與西二人本來就年青,也要打磨幾年,其他的人雖然沒有魏狄四人親近,可沾上自己,想洗洗不清,有了他們在朝堂,又升了官,發言權更大,力量無疑雄厚了幾分。

然後坐在一顆老槐樹下,將這幾個月發生的一切回想,又將得失盤算了一下。與父親關係惡化了。可就是不爭,也早遲會惡化。這是失的一面。得的一面,這些親信有了更大話語權,也迫使各方大佬公開站在自己一方,這僅是明的一面。

暗的一面,母親肯定會生氣。可因為自己這一鬧,母親上升的風頭壓了下去。這一點很重要的,不壓制,今天將自己幽禁在東宮,明天就能禁閉在某個iǎ宮殿,讓自己不得與外界溝通,大臣與百姓慢慢淡忘。那麼自己就成了一個軟柿子,或象以後老四一樣,母親想捏方就捏方,想捏圓就捏圓,捏得不耐煩,一下子捏破就生吞活嚥了。

狄仁傑說一年時間,實際上不止的,一年之內母親只好停下,以後再有舉措,也能再緩一緩,這樣一拖,又能多平安一年。很沒有志氣的想法……可在武則天手下討生活,嚴格說起來,李威做到這地步,算是不錯。

這道詔書下達,民議才漸漸停了下去。

當然,表面上這一池水是平靜了,可裡面的iǎ魚兒大魚兒,甚至iǎ蝦米繼續在遊動……

……

劉仁軌就在這種情況下回到洛陽的。

事情水落石出,想說什麼也不好說。再次擔任宰相,順帶重修國史。原來國史是許敬宗主修的,這個人將國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