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2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收,可東征新羅,西邊又要與吐蕃決一死戰,沒有裴炎,國庫就不會如此寬裕。至於梁陸二人首倡大功,皆忘記了。難不成讓兩名商人做黃門侍郎?

還有人想得更深,這又是皇的平衡之道。經過太子之事,朝堂的各個宰相與重要的大佬,讓皇不安心。可太子與裴炎之間卻有著不可彌補的矛盾。這是對朝堂的掣肘與平衡。

或者想得更深遠,那就不大好了。看到沒有,與太子作對,立即升官發財,而且升得快。

裴炎一回洛陽,就讓李治與武則天接見。

看到他舉止風範,李治也十分滿意,不愧是河東裴家出來的弟子。抬了抬手,說道:“裴卿,請坐。”

裴炎落落大方地坐下,李治開始與裴炎交談國事。國家還算平穩,主要就是邊境,新羅始終不安份。前面求和恩准,李謹行將大軍撤回後,應劉仁軌請求,命李謹行為積石道大使,鎮守廓州,鄯廓二州成犄角之勢。聽到唐朝軍隊撤離,李謹行這個新羅禍害到了青海,新羅人又開始侵吞百濟。

新羅人才真正將唐朝弱點找出來了。由於府兵制,每一次發大軍,皆不易,要準備很長時間,才能將軍隊召集。即使李謹行所率的大部是靺鞨人,徵集也十分困難。只要唐朝大軍一發,請和避過,其他時間繼續擴張,唐朝駐兵少,無法阻止。要麼不惜人力物力,與新羅決一雌雄,可又有吐蕃人的牽制,唐朝猶豫不決。這成了唐朝的死穴。

李治無奈,只好同群臣商議。這一塊苦哈哈的地方,這些小夷子不要命的爭,唐朝呢,每年花費不少錢帛,犧牲了無數戰士。可是佔領的百濟與高麗百姓皆不願意唐朝統治。於是想了想,將高麗王高藏與百濟王扶余隆送回去。也不是辦法的辦法,你不認我們唐朝人統治,你們國王回去了,該認他們統治。

然後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打去,不讓新羅一枝獨大。而且高麗與百濟的覆滅,正是新羅與唐朝聯軍所為,雙方以前就打了許多年,有深仇舊恨。這樣呢,唐朝從容抽身,或者看誰順眼一點,出點軍隊相助,不需要多少兵馬,就將高麗與新羅全境節制。

想法是很好的,百濟之地原為唐朝全盤所得,打到現在,有許多百姓不願意唐朝人管,逃到新羅境內,成了荒殘之地,餘下的又讓新羅吞併了許多,地盤剩得很少。扶余隆不敢回百濟原都城泗沘,只好將他安頓到安東都護府新城,封帶方王,遙領熊津都督,安撫百濟餘眾。

又讓工部尚高藏為遼東州都督,朝鮮王,送回遼東。這個高藏還與李威見過數面,只是這個尚是一個假職,群臣沒有真當那麼一回事。讓他在遼東安撫高麗餘眾,遷還原編制所有高句麗僑民。唐滅高麗後,百姓反抗激烈,李治一怒之下,多次遷移百姓安置,前後達四十萬之多。現在遼東還有十餘萬戶,歸還僑民是無奈之舉,不然對付不了新羅人。

可這些僑民到來,高藏不安份了。與扶余隆一起在新城,秘密與靺鞨人聯絡,意欲反叛。其實唐朝也防了一手,沒有讓高藏到安東都護府平壤,而在後方建了一座城新,就怕他來這一手的。無奈之下,只好將他召回,準備將這個不聽話的高麗王流到邛州安置。這一來,三國平衡掣肘朝鮮半島的計劃再次告吹。韓史意淫說這一年薛仁貴浮海,被新羅人大敗。仔細考證,不可能的。薛回朝廷後,被任鎮守瓜州。也未見史記載有其他出兵記錄,大約是靺鞨某一部私自出兵,連大非川之敗都記載下來,若有豈會不記載?許多史學家真的將韓史當作真實歷史,棒子的歷史可信麼?幸好考證推敲,差一點蠱惑了我

提及此事,裴炎正色說道:“陛下,錯矣,已顛倒本末。”

這一句來得突兀,李治奇道:“何解。”

“新羅地處海外偏寒之所,得之無益,失之不惜。吐蕃亦是如此,只要不讓其騷擾邊境百姓則已。這此乃末梢也。國家才是朝廷之本。當今二聖主政,國家富裕,百姓安寧,唯有一處不美。”

“何處?”

“陛下仁愛,天后賢明,太子有作為,這此國家千古未有之中興跡象。就到可恕臣斗膽說一句,本來是國家興事,然今臣在江南,卻聽聞朝廷騷動不止。何故?”

李治沒有作聲,兒子對這個裴炎很反感,難道裴炎不在意,反而為兒子作說客?

“陛下對太子載培,臣在濮州就有所聞。太子雖因年少,偶有衝動之舉,可也仁孝有加。之所以有種種騷動,正是太子年漸長,陛下為國事繁榮,偶爾疾痛,於是群下意見不一,意為下奪,誤會乃生。”

李治又沒有吭聲,但這一句讓他十分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