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對裴行儉十分感謝。
一勒馬,度更快,遠處就到了廓州的黃河渡,再遠處就是廓州城了。
這一戰,黑齒常之斬殺一千八百多名吐蕃士兵,無一俘虜。
李威沒有說,可都意會。
一上來不給足夠的震炫,吐谷渾是多少百姓,又能抽出多少兵源?到了關健時候,吐蕃人會不會顧吐谷渾人?現在看不到,看到歷史幾百年後,到了宋朝時,青海還剩下多少吐谷渾人?再看靈夏一帶,党項人展到什麼地步?就可以看到唐與吐蕃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區別。
一旦吐谷渾全民皆兵,唐朝軍隊十八萬,多,很多,可真多?僅是吐谷渾如果不顧百姓死活武裝起來,就能武裝二十多萬大軍。更不要說論欽陵至今未歸,還不知道從吐蕃要帶來多少軍隊。
只有將吐谷渾殺寒了心。
一個氣沮的軍隊,無論人數如何眾多,就象符娶下江南一樣,不足為患。
論贊婆也沒有在意,這場大會戰,雙方最少有可能出動四十萬以上的軍隊。這個兩千人僅是滄海一慄。不過始終想不明白唐太子究竟要做什麼!這才是最憂心的。
想不出來,就不知如何應對。
赤嶺戰之後,黑齒常之沒有立即進軍倒淌河,而仗持赤嶺的地形,開始堅守。這也是很不合理的,赤嶺雖大,山道卻不險,不如堅守石城山。就在他猜測時,接著唐朝青海所有工程停了下來,大軍源源不斷地趕向赤嶺。興唐345第三百四十五章非川悽草(三)
但這午也不在乎。
真要是從赤嶺進攻,論贊婆反而願意將唐朝放進來,一直放到大非川,只要將唐朝拖住不讓他們返回,二哥將軍隊帶過來。大捷便有了。兄弟倆去年就在談論唐朝的太子。
對軍事能力可沒有看好的,可對他的仁愛神馬,或者其他的才能十分看重,隱隱預感到此人成長以後,一旦登為皇帝,將是吐蕃真正的心腹大患。因此故意做無用功,數次騷擾劉仁軌,配合唐朝國內的謠傳,或者某人的安排,將劉仁軌逼回去,再一步步地將太子引到青海來。然後就地將這個太子解決。
來了,論鼻婆頭痛了。
可是他很細心的,犧牲了大量斥候,終於聽知一條最重要的情報。唐朝軍隊除了這兩路調動了大軍,另外還有一路,只是這一路軍隊調動很低調,也更隱蔽,人數不多,只有一萬人,渡過涅水,與臨羌溪水駐軍會合,然後開赴綏戎峽谷。
其實到這時候,論贊婆才有了殺人的心思。原來這個唐朝太子什麼都懂,前一段時間刻意在裝傻賣瘋。從皇北道到大拔鬥谷,當真沒有險要的所在?有,比如臨羌水與謹水的會合處,山水相夾,易守難攻。還有,那就是這個唐朝嘴中的綏戎峽谷。大拔鬥谷也好,可離部城過遠。追悔莫急,後悔沒有用了,頭腦冷靜下來,讓斥候繼續稟報。
興唐345第三百四十五章非川悽草(三)
一萬人的大軍不多的,可是最奇怪的是他們帶了大約再萬多匹戰馬。
現在唐朝大軍中馬不少,按人頭算一人一頭也有了,可不是戰馬,大多數是馱馬,或者中原調過來的所謂戰馬,能適應的不足一半。最主要是從商人手中得到了大量戰馬,還有那個狡猾的昭武九姓i,騙“走了許多馬匹,然後到素和貴大敗後,被唐朝人繳獲的戰馬。可就是將這些馬匹一起計算在內,真正派上用場的戰馬不足七萬匹。
帶這麼多戰馬,而士兵只有一萬人,這個唐太子要做什麼?論責婆盯著地圖,忽然驚醒過來,對手下囑咐道!“立即派出斥候,到白水澗打探n”
白水澗在虎嶺西側,餒戎峽口東邊不遠的地方。
三天後探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回報:“噶爾大將軍果然英明哪。”
“說來。”
“從白水澗到石城山有一條極其掩蔽的小徑。唐人正派士兵在開通這條小徑,防守森嚴,還是末將下屬夜晚潛伏過去,才察覺到的。”
“好啊,你這個唐太子”,論贊婆仰天大笑。終於明白了,終於明白了,好狠的一手啊,一南一中兩路大軍出動,看似南攻宛肅城、洪濟橋,中攻倒淌河、尉遲川,然後兩路大軍夾擊,攻打樹敦城,動搖整個青海。實際上不是,北邊這一路才是真正唐朝所想要的。中南二路吸引吐蕃所有大軍視線,實際上中路大軍石城山小徑直插白水澗,興唐345第三百四十五章非川悽草(三)
而且這條小徑若不是自己小心,根本就想不起來,誰知道石城山那麼險惡,居然背後還有一條小路直通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