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隨感集 作者:左思右想

什麼樣子,這是每個未死和將死的人都有興趣瞭解的事情。也是他們的一個惦念。秋決定做一個試驗。

一切細節都省略,總之,秋完成了自己“死去”的一切工作,在這個世界消失了。說得更準確一點,是在熟知他,知道他的人們中間消失了。對於不知道他的人,他的存在與不存在沒有任何意義,都等於不存在。秋現在是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一個“死者'”在這個世界上游蕩。他到了許多地方,經歷了許多事,但都不參與其中,至少在心態上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因為他時刻都不讓自己忘記自己是個死者,只作局外的觀察,並不施以影響。但有時卻不自覺地參入其中,這時他就趕緊逃開,到一個更陌生的地方,藏匿起自己,只讓人們看到他的形體,不讓人們看到他的人格,他的心性,他的靈魂。他時刻強調自己的死者意識,時刻讓自己以一個死者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他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死後世界的樣子,但並沒有什麼神奇。

秋在多年後回到了家鄉,有很多人他都不認識了,有很多人都不在記起他,有幾個記著他的人都說他已經死了。實際上,他的死,只是秋自己的一個試驗,一次假死,他只是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卻是真的死了。這就是他死後世界的樣子,與他“生前”並沒有什麼兩樣; 不同的只是自己並沒有真死,但真死又怎麼樣哪,也還是沒有什麼兩樣罷了。自己生自己死只是自己的事,只與自己有關,與他人與世界有什麼關係哪?

完滿和結束

每個人都在以同樣的速度走在奔赴死亡的路上,所不同的只是有的年老,有的年輕,有的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有的將要離去或正在離去。但人們並未意識到人來到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為了死亡,他們以為他們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生。所以,他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瞭如何生上,把生當做唯一的目的和目標來經營。不知不覺中,死悄悄臨近,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近在咫尺的是看不見的真實,遠在天涯的卻是人們心中的幻覺。人們把全部精力和盤算都用在了並不長久的生存上,視它為唯一的鵠的,而忽略了生命的另一目標………死亡。

勻速的奔向死亡的路途被生之表象重重遮蔽,使人看不見生命的本質和真實。就像乘車的人被車內的景象所吸引,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是坐在一列向前賓士的列車上。他以為車廂內的生活就是唯一的生活,車廂內的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

為了生的目標和目的永遠都在未完成之中,但人生的那個最終目標卻來了,所有未完成得都趨於圓滿和結束

我們的宿命

生命的正面價值

我們一直在接受這樣一種教育:要堅強的活下去,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輕言放棄生命。要樂觀的活。但是,在有些時候,人並不是堅強的活著,而是,苟且的活著,苟延殘喘地活著,失去尊嚴的活著。此時的死就不再就有負面意義,就不再是對生命的否定,而是提升了生命,是在更高意義上對生命的肯定。人死了,擺脫了人生一種負面景象,生命的正面價值就顯現出來。不能高貴的生,就高貴的死。

我們的宿命

生命總是要恐懼死亡的,總是要為生命的必然消失而痛苦的,這是生命至深的本能,任何理智理性都不能使之去除。甚至可以說,求生畏死正是生命本身的特徵。我們完全可以進化成一種對死亡不會產生痛苦的動物,但這種動物在生命之初就滅絕了。我們帶著對死亡的痛苦留存了下來,正是死之痛苦保留了我們。其實,死本身無所謂好壞,只是我們對他的痛苦感受,促成了它的悲劇性效應。我們不能不留戀和熱愛生命,不能不恐懼和厭惡死,這就是我們的宿命。

片斷與瞬間

人作為一種智慧動物,他可以預先的知道一些什麼,並以此來設計人生,也就是說它可以掌握一點提前量。所以,他的一些行動就不只是針對此時和現在,就不只是對目前當下的被動反應,而是積極的指向未來,其中包括未來的死。可以說,人的許多行動和打算,都有意無意的滲透著死的精神。死並不是在最後一刻決定人的命運,他還影響到整個生命過程中的無數個片斷和瞬間。 。 想看書來

同是一個生命

同是一個生命

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隨著時代而變,對世界萬物及生命的感受也日趨精微和複雜。我們今天所面臨和思考的問題也非古人所能想到,如果說古人的心靈是一面平鏡,那麼,今人的心靈就是一面凸鏡,折射著無數方向的光。

談不上好與不好,幸與不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