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五百零五章 嶺南水土漢難服(1 / 2)

老祖微微一笑,說道:“確實如此,其實是漢人還是蠻夷,並不重要,出夷入夏,入鄉隨俗,這是千萬年以來的規矩了,所謂中原華夏,漢家,也不過是接受周禮儒家的這一套,注重禮法與規則,而蠻夷嘛,因為其生存的環境惡劣,周圍的人群和部落也是崇尚武力,野蠻好鬥,這才慢慢地走向蠻夷化,重要的區別就是蠻夷那裡往往只有部落,很少能成為城邑,進而成為國家,尤其是南北的兩個地方的蠻夷,草原上是逐水草而居,而在南方,則是在山林之中結寨建峒,要說有什麼共同之處嘛,最主要的就是都不擅長農耕。”

“只有進行農耕,才需要大的水源,平原,才要離開山林,才要停止遊牧,在一個平原地區定居下來,附近還要有足夠灌溉的大江大河,以作農耕的水源供應點,當然,這也需要農耕的土地,進行了開墾種植,除了要有適合當地氣候水土的種子,也還要有足夠的肥力,有不少地方,土地貧瘠,或者是土質沙漠化,或者是含鹽的成份非常高,這些地方就是難以耕作的。”

“中原的歷代先民,自從上古以來,就是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經歷了千百年的開墾與擴張,把一片片炎熱的草原,不毛之地的沼澤,或者是茂密的山林,給開拓成了一片片的良田,這是數千上萬年來,人類不斷地發展,擴張的結果,有些地方,哪怕是在幾千年前,比如吳越之地,荊湘南部,還是很荒涼的,人跡罕至,茹毛飲血的野蠻部落,是中原這邊過去的人,教會了當地人農耕,開墾,才把這些地方慢慢地開發成了現在的良田,隨著周禮儒家的進一步擴散,才把這些地方的先民,從蠻夷變成了我們中原的漢人,不得不說,這就是教化,這就是文明,也是我們中原最強的地方。”

鬥蓬勾了勾嘴角,說道:“可是為什麼太古時期,甚至是更早的,按您說的太古之前的曾經有過的國家,強大的文明,沒有把這南方之地給發展起來呢,還是這麼地落後”

老祖平靜地說道:“太古時代的諸神之戰,為了懲罰那些想要挑戰天神的凡人,不僅摧毀了這些國家,還把他們曾經有過的所有技術,法術也給斷絕了,一切又回到了盤古開荒,女媧造人時候的原始時期,所以天地間又充滿了靈力,那大概就是太古時期被摧毀的這些人類,或者說是太古文明的那些遺留產物,得之即可法力充沛,具體的這些事,我也未必太清楚,但我知道的就是,天神是有足夠的力量,來摧毀整個天地之間的世界,摧毀之後,一切都會變成天地初始時的樣子,即使是倖存下來的人,也不會再有以前的能力,要重歸太古原始人類的生活,當然,這也會極大地消耗天地諸神群魔的力量,甚至會讓很多神明就此消散於天地之間,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時,天神們是不願意以這樣的方式,來重新開天闢地呢。”

黑袍點了點頭:“這是可以想象的事,只有實現了萬年太平計劃,我們才有真正的掌握天地之間所有奧秘的能力,才能知道以前的這些真相,不過,現在我們只有打敗了劉裕,不至於讓他改變了天地之間,人神之間的法則,才能做到這點啊。”

老祖點了點頭:“是的,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的,就是如何對付劉裕的事,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中原的漢人豪強大族,有些是以前犯法給流放到嶺南,有些是以前隨軍出征,在這裡安家落戶的將士後代,這些人主要是以南越國的遺民為主,很多是當年秦軍的將士,至於兩漢以後,來嶺南的則多是犯法流放計程車族,他們一般不太掌握非常強的技術和農耕水平,而嶺南的氣候,水土又和中原區別很大,在北方常見的小麥,在嶺南之地無法大規模地種植,而水稻在嶺南又需要比較高的耕地條件,水田的開墾,與旱田種小麥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嶺南之地,有水源,有大河的,只限於廣州城這附近的南部之地,象五嶺一帶的嶺南北部地區,則往往反而難以有農耕需要的大河呢。”

鬥蓬笑了起來:“明白了,老祖的意思就是,嶺南這裡的條件,不太適合農耕,一來難以種植小麥,二來缺乏大的水源,不象長江和黃河地區,加上來這裡的漢人百姓很少,不象中原和長江一帶,自古以來是無數的中原百姓南下,擴張,又同化了當地的蠻夷,才有現在的規模,嶺南之地,仍然是沒有經過完好開發的地方,所以來這裡的漢人,尤其是不住在城邑之中的,往往要進入蠻夷區,時間久了,也跟他們一樣,入山林結寨居峒,成為徹底的南蠻了。”

老祖點了點頭:“是的,在南中那裡也差不多,因為沒有大河,所以只能靠山吃山,孟氏,爨氏這些漢人大族,過去後在當地為官為吏,可是當著當著官吏,就把自己當成酋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