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蓬的眉頭微皺:“淵明,你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陶淵明點了點頭:“自大晉南渡以來,多次北伐,出動的軍隊多則十餘萬,最少也要有五六萬以上的精兵,而且多是要趁北方分裂,內亂,政權不穩之時才有機會。比如上次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謝玄和桓衝分率荊揚兩大軍團,二十餘萬大軍北伐,這才收復中原,直指河北,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北方平原,沃野千里,沒有南方這種水網,極利於騎兵縱橫,這回我在北方,包括之前出使後秦,都特地觀察過,跟我們這裡的地形與情況完全不一樣。”
“而南燕雖然只有一州之地,但卻有十餘萬戶鮮卑人,鮮卑人的帳落跟我們不一樣,一帳往往十餘人,可以出兩個以上男丁從軍,而且鮮卑人多數不事生產,專門以戰鬥為生,一遇戰事則興奮不已,覺得搶劫發財的機會來了。他們可以在短短旬月之內,就弄出十幾萬步騎,其中一人雙馬,甲騎俱裝的鐵騎軍團超過六萬,劉裕如果是在平原上正面遇到,那多半是死路一條。”
鬥蓬客輕輕地“哦”了一聲:“所以,你就認定劉裕只是做做樣子,報復性地打打南燕的山南之地?”
陶淵明正色道:“是的,其實山南州郡,對南燕來說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裡沒多少鮮卑帳落,多是漢人農民,鮮卑人自己都時不時地扮成馬匪前來打草谷劫掠這些漢人村落,慕容超搶劫江北,只是為了立威,證明自己能做到父皇做不到的事,讓鮮卑貴族們服氣而已,並不是真的想奪江北之地。師父也跟我說過,現在南燕的大敵還是北魏,以後想辦法奪取河北之地,打通遼東,才是上策,跟東晉在這裡拉扯只是浪費時間。”
鬥蓬點了點頭:“所以,慕容超想跟劉裕達成什麼樣的和議呢?你師父是怎麼說的?”
陶淵明微微一笑:“師父說,讓劉裕搶一下山南,算是還他個面子,大軍緊守大峴山穆陵關,等晉軍糧盡退兵,再收復山南,順便搶劫一下江北之地,如此拉鋸,劉裕是受不了的,他也不可能長期保持近十萬大軍脫離生產,常駐江北,不然錢糧上無法承受,最後的結果,就是透過放出慕容蘭,兩邊講和。”
鬥蓬的眉頭一皺:“講和?慕容超想要什麼樣的和平?”
陶淵明笑道:“和慕容德上次的結果一樣,只要東晉肯和親,肯納貢,那就可以長期維持關係了。”
鬥蓬笑了起來:“和親?納貢?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司馬氏也學當年漢家一樣,派公主去嫁給慕容超?”
陶淵明勾了勾嘴角:“反正南燕已經向後秦稱臣了,也不在意再向東晉稱一次,在慕容超看來,南燕可以幫他們對付北魏,劉裕不是最心向漢人嗎?北魏現在在北方屠殺漢人,尤其是上次拓跋珪企圖屠清河,誅萬人,要不是賀蘭部出兵救了清河百姓,只怕又是一樁慘案了。南燕可以說自己願為大晉屏藩,為他們討伐殘暴的胡虜,只需要世襲的王爵,以及每年兩百萬石的糧草,一百萬匹的絹帛即可。”
鬥蓬的眉頭一皺:“這可是獅子大開口啊,這樣的條件,相當於幾年內整個江北的產出了,劉裕會答應?”
陶淵明笑了起來:“要是把慕容蘭送回來,讓司馬氏再嫁個公主過去,就算是劉裕,恐怕也會認真考慮的吧。前面我已經說過,慕容燕國的軍力強大,劉裕要是打未必會佔便宜,如果兩國之間連年征戰,戰火紛飛,劉裕很難打到青州跟燕軍正面對抗,更是很難防守燕國鐵騎來江北劫掠,那最後從理智上考慮,妥協講和幾乎是一定的事。再說,劉裕真正可以建立功業的,是西蜀和嶺南,就算要北伐,也是打後秦的中原和北魏的河南之地更有把握。何必在現在這種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賭上全部的家當,跟強大的南燕為敵呢?”
鬥蓬輕輕地嘆了口氣:“你們師徒是不是太過樂觀了點?劉裕是什麼人,到現在還不瞭解嗎?他是標準的賭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無所畏懼,當年桓玄十幾萬大軍在建康一帶,他手下不過一兩千人就敢起兵建義,更早以前在北府軍的時候,幾千人就敢對前秦百萬大軍發起攻擊,手下諸將也多是這種悍不畏死的性格,更不用說跟天師道作戰時,屢屢以身犯險,甚至獨驅數千人了。如果你們輕視劉裕,可能會造成重大誤判的。到時候悔之晚矣!”
陶淵明收起了笑容,點了點頭:“主公說得非常正確,我當時也被師父這樣教育,說是不可太過樂觀,因為劉裕不是能用常理度之的人,要充分考慮各種意外情況。他說一旦劉裕出兵,他會勸說慕容超以主力阻大峴一線,分兵繞道海邊和兗州,從側翼騷擾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