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吉利之物。
前面引用的一茶的俳句雖然幽默,但日常生活氣息卻過於濃郁。在日本,石榴很少入詩,在中國則比較常見。也許因其色彩豔麗,大多數作品都把石榴與女性及其嬌豔形象聯絡在一起。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中有一句:
斷無訊息石榴紅。
大意是一個女子思念杳無音信的心上人,連身上穿的石榴紅裙都叫人傷感。關於“石榴紅”三個字,有人認為所指並非衣裙而是石榴酒。這句之前描述的是室內的景象,所以這句的“石榴紅”也應當指室內之物,故而產生石榴裙和石榴酒兩種說法。石榴酒不但顏色鮮紅,也是一種合歡酒。以更直觀的理解,也可說是把眼光移向窗外,映入眼簾的是庭中顏色正紅的石榴。因為接下來的一句描寫的是室外的景象。
在詩歌中讓石榴登場,可以令人聯想到女性,也可渲染出濃厚的色彩氛圍。
東漢的大學者蔡邕(133—192)有一首《翠鳥詩》: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
翠鳥時來集,振翅修形容。
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這是一首色彩之歌。石榴作為一種西域植物被引進東方,為這片土地增添了豐富的色彩。這色彩不單渲染了風景,也渲染了詩歌文學。
四 求法僧:踐流沙之漫漫(1)
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經由西域的陸路,還有一條是經由南海的海路。關於傳入年代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一般說來,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時期。
6世紀的楊炫之所著的《洛陽伽藍記》前文已談論過。關於白馬寺塔前種植石榴和葡萄一段,即出自這部書。在同一段中,有如下記述:
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
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