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老生常談 作者:淘氣

人民負責,其實也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

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化小

大事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小事常常被忽略;大事容易出成績,小事往往幹不出名堂;大事幹不好會被問責,小事幹不好會輕易地得到原諒。

大與小是相對的,能把小事做大是一種本事,能把大事化小也是一種本事。把小事做大是從小事入手,造聲勢,擴影響,引起重視,幹出成績。工作中無小事,把小事做精做細做好,既需要能力,也體現素質。把大事化小要有舉重若輕的氣慨,而不是被困難和問題壓倒,考驗的是心理素質,本質上體現的還是能力和素質。

把小事做大,就是要小題大作,就是要學會抓細節,從細微處入手,但絕不能不分輕重緩急,眉毛鬍子一把抓,還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大事化小,目的不是為了不了了之,更不是迴避矛盾、逃避責任,而是一種工作方法。

大多數工作人員,日常接觸的是小事,但是百姓利益無小事,於細微處見精神,只有把群眾的一件件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做,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和信任。各級領導幹部,面對的多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部門和單位利益的大事,如果始終緊繃一根弦,平均用力,不僅精神上受不了,而且會影響工作質量和效果。

所以,我們要提倡一般工作人員要有把小事做大的能力,領導幹部要有把大事化小的氣魄。這樣對於我們的工作與黨和國家的事業乃至自身的健康與發展都是有益的。

黨員是一個神聖的稱號

我出生在*時期。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姓名很有時代特色,諸如建中、建國、建軍、黨生、愛民、愛國、愛軍、*、紅衛、衛國、保衛、勝利等,父母給我起的名字裡有個“忠”字,可能是希望我永遠忠於毛主席、忠於黨中央吧。

剛上小學的時候,儘管人們還吃不太飽飯,記得村子裡的牆上寫滿了“批林批孔”、“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等標語,家家糊屋頂的報紙上寫的是“將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揪出來”,牆壁上掛著“毛主席去安源”畫像,牆圍正中間都用紅油彩畫著一個大大“忠”字,桌子上擺著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安徽來耍猴戲的人讓猴子扮演的是“王光美”(劉少奇同志的夫人,當時少奇同志被打成反革命,王光美同志也是批鬥的物件),學的第一篇課文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時的農村和城市一樣政治色彩很濃。

兒時對黨的印象,黨就是毛主席,黨就是擁護毛主席,黨就是鬥爭、批判和打倒一切階級敵人。那時,村裡年令大的學生是紅衛兵,我們年令小的是紅小兵。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永遠跟著共產黨,誓死捍衛毛主席。我們的榜樣是潘冬子、劉胡蘭、王二小、雷鋒、黃繼光、董存瑞,還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夥伴們玩的遊戲通常是好人和壞人打仗。壞人有三個,一是蔣介石,二是小日本,三是美國鬼子。所有的打仗都是好人打敗壞人。演壞人一方的多數不情願,不只是因為被打敗,而是因為演了壞人臉上不光彩。每個孩子作夢都想當個潘冬子他們那樣的英雄,長大後象黃繼光、董存瑞那樣去堵槍眼、舉炸藥包。

那年的冬天,發現村子裡有人左臂上圍上一塊黑紗,而且都是村子裡有頭有臉的人,有支書、隊長、會計等,他們的表情都很嚴肅。後來才聽大人們講,是“敬愛的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去世了。雖然有過不安,但是當時還不太懂得悲痛。對周總理的更多瞭解是後來看書和透過新聞媒體獲得的。儘管現在周總理是我最崇拜的領袖人物之一,但在當時卻對能給領導人戴黑紗很是羨慕,心裡想,我要是能象他們一樣,該有多麼神氣呀!聽說那些人都是黨員,更加堅定了我要做黨員的信念。

那年的秋天,在學校裡,聽到了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幼稚的頭腦裡感覺一片空白,毛主席怎麼能死呢,毛主席死了我們怎麼辦(當時的印象到現在還經常能想起)。和所有的同學一起在我們的學校參加了毛主席的追悼會,當時大家的表情都很悲痛,而且多數同學是發自內心的。

後來,廣播裡說,“英明領袖華主席,一舉粉碎‘四人幫’”,我們和大人們一樣的高興,畫王、張、江、姚的畫像,玩捉拿“四人幫”的遊戲。記憶深刻的是當時有一幅標語是“抓綱治國”,以為是要大練鋼鐵,直至上高中後才知道“綱舉目張”。

兒時的共產黨是那樣的神聖、偉大,黨員是那麼的令人嚮往和高不可攀。那時最常見的一句口號讓我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