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3 / 4)

小說: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蒂帆

息,所以也就沒有要求參與其中。

其二,朝鮮半島上烽煙再起,高句麗和新羅以及百濟三國戰在了一起,三個國家相互之間都在開戰。具體起因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卻打得非常的熱鬧。按說三國交戰,應該有兩個國家結盟,聯合到一起去對付另外一個國家才對,誰知他們之間不但沒有結盟,反倒是亂哄哄的打成了一鍋粥,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在同時與另外的兩個國家作戰,這令李恪得到訊息後驚詫不已。

第八十七章 李恪的算計

第八十七章李恪的算計

剛剛踏實下來三個月的李恪,一聽到有戰事發生,心思不由得又變得有些活分。有戰事就意味著有機會掙到大筆的財富,但是這一次的戰事,貌似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尤其是靺鞨諸部之間的戰事,似乎很難從他們那裡掙到錢。歸順自己的那些個部落,自己如果掙他們的錢,有些於心不忍不說,還容易令他們產生怨恨,沒有歸順的一方,窮的要死不說更加沒有道理去支援他們。

看來只能把目光轉向朝鮮半島上的交戰三方了。可是應該怎樣從中獲利比較好呢?是提供軍火比較好呢,還是派出僱傭軍比較好?派出僱傭軍的話,容易造成戰場局勢的轉變,很有可能會令戰事程序加快,這樣一來對與自己就沒有什麼好處了。還是提供給他們軍火比較好,而且是三方同時提供。嗯,就這麼定了。

想到這裡,李恪立即派出使者前往交戰中的三方首都。要想讓這場戰事持續下去,首先要了解他們之間的實力對比,然後再根據實力的強弱,把售出軍火的種類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得三方的實力不至於出現明顯的差距,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左右逢源,從中獲利。

使者們前腳一走,李恪便下令兵器營全力製造各式兵器,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一批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不能加裝大唐的印跡,同時還要讓這些個裝備看起來不是大唐所生產的,最好給人一種四不像的感覺。否則的話,一旦被交戰三方知道自己正同時向三家銷售武器裝備,自己肯定無法再繼續掙錢。

再說,如果他們之間的戰事早早的便結束,就達不到消耗他們三方國力的目的。大唐與他們之間遲早會刀兵相加,他們之間的內耗越嚴重,到時候大唐獲勝的也就越是輕鬆。單單是出於這個目的,李恪也不能讓他們之間的戰事,過早的分出勝負。

達裡諾爾湖畔,李恪已經開始著手在那裡建立新城。那裡距離瀋陽太過於遙遠,雖說李恪名下的水泥廠,已經開始大量的製造水泥,但是修建一座城池所消耗的水泥,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要想把如此多的水泥運往那裡,顯然遠遠地超出了李恪的承受能力。所以經過認真的考慮之後,李恪還是放棄了在草原之上建立一座水泥製造的城池的誘人想法。

劃歸李恪所有的草原牧民,已經開始啟程趕往達裡諾爾湖畔,一些距離那裡比較近的部落,已經到達了那裡。在未來的幾個月的時間裡,還會有大量的部族陸續到達,達裡諾爾地區最終的牧民人數將會超過三十五萬,這已經接近回紇總人數的五分之一

想想自己的麾下一下子多出瞭如此多的人口,李恪不禁有種痛並快樂著的感覺。剛開始對草原發動戰事的時候,李恪也沒有想到,會如此順利的便將他們戰敗,在他看來同回紇的作戰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期間還要經過多次的拉鋸戰,才能最終的獲得勝利。誰知道回紇的極為可汗會抽風似的,全部都跟隨大軍出征,而自己又不小心將他們全部擒獲,使得這場戰事居然就此戲劇般的畫上了句號。早知道這樣,當初他就不會下令殺光沿途所有的大型牲畜了,害得自己還要全力的去養活這平白多出來的三十餘萬人口。

這平白無故的多出來的三十多萬人,不但把李恪積攢下來的戰備糧食消耗的一乾二淨,還害得他不得不到關內去大量的收購糧食。這段時間他甚至在恨自己,幹嘛要一舉殲滅回紇的主力,害得自己所有的計劃都不得不隨之改變。

戰爭中消耗的糧草,要遠遠的高於平時。沒有糧草的儲備,就意味著沒有辦法對外發動戰爭。實際上,現在的東北基本上已經沒有,值得發動戰爭的地方了,西室韋和至今不肯歸順的靺鞨諸部,所佔據的面積並不大,而且多為山區,一旦發動戰爭勢必會造成重大的傷亡,從他們的身上又得不到什麼實惠,這種得不償失的舉動,他是不會去做的,至少現在不會去做。

唯一還值得他去發動戰爭的地方,就只剩下朝鮮半島,但是那裡同樣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所以他也並不著急動手。他在等,等待機會的降臨。如今機會已經來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