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勞動能力應該從適合男孩年齡的勞動開始。也就是說,不要讓年齡太小的男孩去做一些他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洗衣服、刷碗等。由於做不好,很可能會讓他對勞動失去興趣。
方法3:和男孩一起做家務
這樣做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男孩學會如何與人合作。而且,從心理學上講,對他的成長也大有幫助,要知道,透過做一些家務得到家長賞識的過程,是一種男孩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價值的重要契機。
方法4:讓男孩適度參加公益勞動
公益勞動是直接服務於社會公益事業的無償勞動,是對男孩進行勞動能力培養的有力手段。如修補學校圖書館的圖書,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等等。透過這類勞動,可以培養出男孩熱愛人民、熱愛集體、愛護公物、助人為樂等優良品質,具有其他勞動難以取代的特殊意義。
透過勞動,讓男孩知道了付出者的辛苦,所以他們才會更加愛惜、尊重別人的勞動。透過勞動,讓男孩在動腦筋思考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的過程中,增強了邏輯思考能力與判斷力。透過勞動,還可以提高男孩的動手能力,而靈活的雙手可以讓他們的小腦神經得到多次刺激,使大腦更靈活。
因此,那些經常用怕孩子耽誤學習、怕他們吃苦受累這些原因而不讓男孩參加勞動的家長們要改變一下想法了,應該趕快讓自己的男孩投入到勞動的快樂當中去。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從小就讓男孩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在勞動和生活中成長,這樣才能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意識,為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家長們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勞動對於男孩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拒絕溺愛:“窮”養是“靈丹”,溺愛是“毒害”
我們似乎對孩子有一種天生的溺愛,但你可知道,現在給孩子幸福,將來就是給他痛苦;現在給他天堂,將來就是給他墳墓。
——盧梭
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之心,加之現代家庭中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這種愛更被放大了許多倍。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本是世界上最可貴的一種情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種愛過了頭,變為溺愛,便往往會適得其反。在父母的溺愛下,孩子會變得任性、驕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賴,智力也無法得到最佳發展。
而教育男孩,最怕的就是溺愛。一個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起來的男孩,會出現很多問題:喪失遠大的理想、是非觀念缺失、養成諸多不良習慣、經受不了任何挫折等等,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是造成他們人格上的不健全。這樣的男孩,你還指望他能有什麼大出息呢?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這樣說過:“如果孩子想得到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他就自以為是天下的主人,而當你在最後不得不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把你的拒絕看作是一種反叛……當他踏入社會後,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極大失敗。”
那麼家長的哪些做法,已經造成了對孩子的“溺愛”了呢?
做法之一,男孩在家庭中往往享有“特殊待遇”。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仍持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男孩在家庭中的地位總是高人一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這個“小皇帝”轉,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但孫子過生日一定要大擺筵席。久而久之,便會讓男孩變得自私、跋扈、缺乏同情心。
做法之二,男孩的要求總是能輕易得到滿足。有的家長對兒子的要求無原則地滿足,有求必應,寧可自己省吃儉用。這樣就會養成男孩追求物質享受、浪費金錢以及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
做法之三,男孩獨立的權利往往被父母“剝奪”。男孩要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強烈的獨立精神是必須具備的。但是有的家長保護意識太強,不讓兒子離開視線一步,就連睡覺也要抱著、摟著。這樣的男孩會變得膽小無能,依賴心理重,嚴重的還會喪失自信,甚至形成性格缺陷,結果便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
做法之四,父母總是“大驚小怪”。男孩天生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頑皮淘氣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不怕黑,不怕病痛,不怕摔跤,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可是,有的家長卻忽略了這些,兒子稍微有點閃失,就驚慌失措,大呼小叫,這樣很容易給男孩的性格打下懦弱的烙印。
做法之五,父母角色扮演反差太大,一個“紅臉”,一個“黑臉”。有的爸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