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只是他深知自己最終得死去,而死期是難以預測的,最後不覺一活就是二十年多年。他究竟活到七十六歲,還是八十歲,還是九十歲,秦人一時不便下結論。抑或早有結論,也不急於說出來。他的遺言我都知道了,何況其餘?

《紅樓夢》一書,真事在正文裡很少直露胸臆,而評語和一些生僻字眼,異名神怪之詞卻成了底事“正文”。“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八個字就是例子。舊說均認為這是曹家鼎盛時期的寫照,許多學者不厭其煩加以引用。其實裡面卻隱含“閒話著盡,你(指曹顒)倆口子養餘和佑”。解法很簡單,烈火烹油,“烈、烹、油”三字的“水”必然蒸發,三字成了“列、享、由”,諧音為“你、享、佑”三字。“火”諧“和”,拆“鮮”字為“羊魚”,諧“養餘”,拆“享”字為“二口子”。再組合就是上面那句話。曹寅感到老來將至,開始為晚年生活擔憂了。

作為“死”而復生的人,曹寅對生死的擔憂還是次要的,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自己嘔心瀝血寫成的《紅樓夢》那本書。他不時在書中暗託後事,然而後世人不乏學富五車之人,幾人能懂?這裡先說個笑話,有人看到第二回“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幾個字就說:“甑士隱家到底有多大背景?竟是金陵省全體人民的總裁”。如果讓這樣人研究《紅樓夢》,那就完了。既然有人找到“天香樓”的牌匾,過幾年,說不定古玩市場會冒出塊“通靈寶玉”來。

“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一職,是曹寅給甑士隱的一個職銜,後來被甑應嘉承襲。因甑家的原型是曹家。如將賈家比作前臺的木偶,則甑家就如皮影戲的影子,一直在後臺若隱若現。而這一莫名其妙的官職,背後所指,正是曹寅彌留之際關於《紅樓夢》書稿的遺言。

“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解讀:【傾財盡,連生替,二人完,才終耳。】

“體仁沐德”。解讀:【(除)本人、二人三(者),(誰)莫得。】

曹寅時刻不忘自己生不如死的離奇遭遇,只要提起筆,他就血奔腦門,淚溼春衫,悲哀與屈辱,形似鬼影,揮之不去。因自己死期難測,說不定哪天突然倒下,就前功盡棄了,所以一開始他就讓兒子參與其中,在父子接力賽中得以完成這驚世之作。到乾隆初年,新主繼位,正遇乾隆推行“和親睦族”政策,曹家得到一定的安撫和關照,曹寅對乾隆寄予厚望,臨死之前稍微調整了《紅樓夢》原定“樹倒猢猻散”的悲慘結局安派。又正好由曹顒執筆,擔當後四十回補續之大任,這本書就成了現在這樣子,根本不存在他人狗尾續貂之實。試想,連高鶚本人也沒讀懂,怎麼能續?又誰有閒心去續?

凡看懂《紅樓夢》的人,只需理解“懷金悼玉”之創作主旨,就只需看前八十回足矣。因改朝換代,作者和故事中人均已作古,無需再寫。而一向作面上觀,作言情小說看的人,則需要一個圓滿的結局。曹顒這樣做了,只因過分忠於現實,哪怕是幻想,是泡影,他並沒有背離客觀本身。怎能過分挑剔?就算後作與曹寅原來構思多不契合處,那是才情文風差異使然。後四十回只要見一句“荒唐”之言,有一段“一唱兩歌”之句例,我們即可斷定:後四十回與原作骨骼神情貌一以貫之,並無偽作之嫌,因為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防偽標識”暗藏其中。

哆嗦了一通,現在我們又回到第三回黛玉在賈府親眼所見: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一邊是玻璃海(上臺下皿)。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

這段話,三百年來也是無人可解,有的人是連看也不看的,都視為書中的累贅之言,繁文蔓筆。匆匆晃過。秦人不惜絞盡腦汁,暝想多日,務求真解,終於揭了曹公老底,也算曹翁之幸也。所以我這部書,之所以名曰《古洞秦人正解紅樓夢》。“正解”二字,千斤萬兩,雖當之有愧,心不惶惶。所謂“正解”,乃由“證解”結出“真解”之果,完全合符務實求真的治學宗旨。前人所謂“知一不說三分話”,“小心求證”,秦人所遵循的正是這條原則,如若我輩再解錯,百年之後,千年陶翁這塊清淨之地,也將楚歌四起,飛沫漫天,再無人問津矣。

上段原文是黛玉初進賈府所看到的景物描寫。不必細說,單就匾名對聯及落款,解讀如下,至於秦人怎麼解的,照樣從略。

“榮禧堂”三字隱含“如衣洗湯”,注意這個“湯”字,可不是清水,指糊渾之水,用它洗衣,只會逾洗逾髒,指康熙自作聰明,命曹寅假死,將江寧織造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