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本著防微杜漸的彌患於末萌的工作指導思想,聯合李廷機,力主開了這一場所有內閣成員的會議。
本來依著于慎行的意思最好拉上太子來旁聽一下,但是這個提議一經提起就被申時行嚴詞拒絕了。
自明朝建極傳世已來,只有太祖皇帝朱元璋,不設內閣不立丞相,事無大小一體親為外,其勤政典範世足以使後來一連幾任皇帝除了仰望,卻沒有一個能達到祖宗的那種高度。遠的不說,就說這近三朝,嘉靖帝登基初始,也是日日勤政,但自從鬧出大禮議事件後,一句朝堂一坐有何益?就此破罐子破摔,索性就連朝會也都取消掉。
繼任的隆慶帝,性子平庸和善,雖然沒有什麼特殊之才,但好在賢明訥諫,接連重用張居正高拱等一眾名臣,上任幾年就有隆慶中興的局面,奈何寡人有疾恨不能日日**夜夜新郎。後來繼任的當今萬曆皇帝應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那句老話,集祖父兩輩之大成於一身不說,而且更有發揚光大的趨勢。
萬幸天不亡大明,自任太子理政以來,諸般睿智表現搶眼之極,理政更是極為勤勉。諸多群臣私下論起,一致公認太子朱常洛必定會成為明朝百年以來一代中興之君。
也許是太過勤勞,據說太子在前幾天生了一場兇險之極的大病,雖然太子刻意隱瞞了訊息,但群臣不知道不代表乾清宮不知道。一道旨意下來,慈慶宮從內侍到宮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