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聲音,關係頗大。
無論哪個官員在面對這張臉和這幅聲音時,都會提心吊膽。
因此都中士子清流,無不以參加此等盛會為榮。
昨夜,都中十之七八計程車子,皆聚集於平康坊逸雲居。
百官看隆正帝不順眼,隆正帝看他們又何嘗順眼過?陛下,昨日乃一年一度的京城文壇盛會,月旦評!
太上皇當初亦曾盛讚過此會,李光地老相爺甚至還親自主持過。
因此都中士子清流,無不以參加此等盛會為榮。
昨夜,都中十之七八計程車子,皆聚集於平康坊逸雲居。
在隆正帝眼中,這光明殿內的百官,公務拖沓,敷衍了事,貪鄙成風,更可恨的是,一個個還腦後長有反骨!
竟然結黨營私,妄圖逼宮謀逆,行廢立之事!
這一起子該死的混賬!
總有一天……
隆正帝的臉色愈發森然,眼神也愈發冰寒。
這幅模樣,落在百官眼中,卻似乎是絕望的眼神……
百官平身後,蘇培盛尖聲宣道:“陛下有旨:群臣上朝,有事早奏!”
“陛下,臣有事啟奏!”
蘇培盛話音剛落,一道激昂的聲音高聲響起。
所有人心中一激,暗道一聲:來了!
不過,當滿朝文武一起看向那當頭炮時,又齊齊一怔。
嗯?怎麼是他……
此人年紀甚輕,身著一身科道言官的青色官袍。
這倒也罷了。
清流言官本就大都是文官這邊的“利器”,由言官攻堅開啟局面,也是文官一脈慣用的手段。
可當前這位監察御史,卻是蘭臺寺中,極少數,不是站在文官一脈中的一位。
但也有淵源,因為此人是吏部尚書李政的獨子,前科狀元李夢菲。
此人雖然極有出息,乃隆正十八年的狀元郎,極大光耀了門楣,可偏偏,他卻總和他老子吏部李天官不對路。
他沒有同他父親李政一起站在文官一隊,反而站在了隆正帝那邊,屢屢和文官一脈為難。
若非顧及李政的顏面,文官一脈早就將他擺出十八般花樣,找個苦寒之地發配掉了。
可是因為李政這個頂級大佬在,他們又不得不嚥下這根刺,極其難受。
因此,眾人看到他出面,不由紛紛皺起眉頭。
文官們拿李夢菲沒法子,只能暗罵龍椅上的那位當真無恥,竟用這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