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的四面八方,猶如白晝。
而在篝火中間,是一座高大的石臺。
外圍,則是隨駕的五方兵馬,依次而列。
除了各留一半人馬看守營地外,在此地的五營兵馬,盡皆在此,總數過萬。
而且,還有諸王公大臣、武勳親貴,都聚集在王帳前的露臺上。
在萬眾矚目間,大秦太尉,義武侯方南天身形閃動間,就出現在了石臺上,負手而立。
鼓號聲止。
隨後,方南天蘊含著強大內勁的聲音,低沉渾厚,傳遍了整個營地。
“聖上口諭:大秦武為國本,軍風尚武,國之柱石。
秦卒強,則大秦強。
秦卒弱,則大秦危。
故,軍中尚武之風,絕不可失。
因此,朕於打圍之前,設此擂臺,以覓軍中勇士。
自王公武勳以降,至什伍士卒,凡有勇武者,皆可上此擂臺挑戰。
勝者為主,再受他人挑戰。
最終守擂為冠者,朕不吝以天子劍、麒麟服相賜。
願我大秦,武運長存!”
“萬勝!”
“萬勝!”
“萬勝!”
秦皇重武,這對軍隊來說,絕對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
更何況,隆正帝還丟擲了“天子劍”和“麒麟服”的大手筆。
這兩者,別說對尋常士卒,就是對勳貴子弟而言,除了某三孫子外,都是極大的榮耀。
因此,眾人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上萬秦卒,山呼萬勝。
王帳前搭建了一個木製露臺,上面坐著決策大秦百萬大軍的大部分力量,以及王公宗室。
相比於大軍的激動,這個露臺上的人,就顯得冷靜的多了。
尤其是從來都與軍權絕緣的宗室諸王,甚至,連一些武勳將軍,都有些不以為然。
個人勇武,從來不被他們看重。
而且,反對將武功和爵位承襲掛鉤的勳貴,大有人在。
從武一途,著實太苦太險也太難了。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寧願廢除這個決定。
因為他們中,有很多都“後繼無人”。
子孫不少,可有從武根骨的,有從武毅力的,有從武之資的,三者相交,就幾乎無人滿足了。
也就是說,他們這一代後,親貴之爵多半就要丟失……
而一旦丟了,想再找回,難度之大,超乎想象。
像賈環這樣,能重振家業的子弟,在神京城中,百中無一。
家族衰敗,指日可待。
當初連堂堂賈家都是如此,更遑論是他們家族?
因此,對於“罪魁禍首”的武道,憂心忡忡的他們,打心底裡反感。
當然,這種反感不能流露在外。
因為此策非隆正帝所定,而是高祖和太上皇……
所以,眾人看著面色微微激動的隆正帝,心裡縱然不滿,可到底還是跟著裝模作樣的喊了幾聲“萬勝”。
然後,比武開始。
說是自。由比武,任何人都可以上,但也只是這樣說。
真要是個粗通拳腳的普通士兵都能上,那這一萬多人都上一遍,十天半月都比不完。
因此,守擂者乃是武道中人,為一御林軍卒。
最先上臺的,亦是一個初有武道根底的武人,出自灞上軍營。
僅“武道”二字,就讓九成九計程車兵都沒了機會。
這本就是現實……
……
大秦軍服統為黑色,且極為簡潔幹練,沒有那麼多花式去區分不同軍區軍種的兵。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後背後心處,有一片白,上書各自所屬軍隊的番號。
比如說御林軍計程車兵,背後後心處就是“御林”二字。
灞上軍營的人,背後後心處,就是“灞上”二字。
嚴格來說,在通體黑色的軍服上塗一片白,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因為這樣醒目的標誌,極有利於敵人的射箭瞄準。
但,大秦軍方的意圖正是如此。
當一個士兵,以後背面對敵人時,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
他在可恥的逃跑。
這樣的人,不配做老秦士卒,也不配活在世上……
……
比武進展的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