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時候起,讀書人就成了惹不起的代名詞。
中了秀才,便能見官不拜。
中了舉人,便能與知縣談笑風生。
若是中了進士,一省巡撫面前都有座位。
這個時代,最讓官員頭疼的不是草民聚眾鬧事。
有草民敢鬧事,調兵鎮壓就是。
最讓他們棘手的,便是士子鬧事。
聚集十數個秀才,就敢大鬧縣衙。
聚集十數個舉人,就敢大鬧府衙。
宋時明時太學國子監的書生們,敢聚集一起叩闕見君,干預朝政。
鬧的那樣大,誰又敢拿他們怎樣?
就連上回桐城四老聚集滿神京的書生,妄圖在祭天之日行廢立逆事。
朝廷最多也只能抓幾個為首的,卻奈何不得那些書生。
由此可見,這些士子身份之超然。
朝廷的縱容,也愈發增長了他們的氣焰。
土木堡後,一干文臣敢將錦衣衛指揮使活活打死。
文臣打起人來,那才叫一個肆無忌憚。
看他們今日的模樣,似準備再來一出為國除奸佞的戲碼。
寧國侯為患之日久矣,將都中長安鬧的雞犬不寧,長安那些士子們卻絲毫沒有作為。
如今初入江南,就引起公憤。
若是被除去此害,豈不是證明,江南士子,比都中士子高明不知多少倍?
嗯,沒說的!
國朝養士百餘年,仗義死節,便在今朝。
千古之後,青史之上也必有他們的大名!
“吱……呀……”
就在士子們一個比一個激動燃燒時,太平門緩緩開啟。
數千士子們在這一瞬間,情緒也達到了頂峰。
我輩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衝啊!!
一個擠一個的瘋狂往太平門處衝湧而去,似乎想再上演一回前朝士子怒燒董宅的義事。
“哎喲!”
“啊!”
“老天爺,救命啊!”
只是,一擁而入懲國賊的願望似乎出了岔子。
靠在最前的數十青衿書生,忽然發出了一陣慘嚎聲。
拼命往後退去。
情況忽變,情況急轉而下。
繼而,後面擁擠的眾人就發現了原因。
十餘輕騎從太平門內步步踏出,手中的長鞭根本沒有絲毫顧忌,狠狠的朝前方士子身上招呼去。
若只是往身上招呼,那士子們多半還不會拼命的往後退。
他們也是要氣節的,廷仗都不怕,還怕鞭子?
可問題是,那些兇殘的丘八,竟惡毒的往人臉上招呼。
一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