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部分(4 / 4)

小說:醉迷紅樓 作者:希望之舟

隆正帝聞言,看了眼沿江兩岸林立的工廠作坊,點點頭道:“這倒也是,百姓們愈發富足了,對他們的敬畏心也就不存了。”

賈環譏笑了聲,道:“他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他們何罪之有。口口聲聲耕讀傳家,家風清正。

卻從未想過,他們的耕讀,是靠免稅賦徭役的功名,收投獻之土地,招佃戶奴僕去耕。

這些人不事生產,只理直氣壯的寄生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吸血滋養,還整日裡故弄玄虛,指摘朝政,清談誤國。

這樣的人不亡,皇朝焉能不敗?

一代又一代,總是這樣迴圈。

臣不懷疑若有外敵踏破中原時,他們中有人會跳江殉國,或是舉家反抗,寧死不降。

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風骨人物。

臣欽佩之。

但是,卻也奇怪為何從沒人想過,這些人,也是致使國運衰敗的那群人之一。

一碼歸一碼……”

隆正帝道:“那你又為何將他們的典籍,都讓人好生收藏起來?一把火燒了不更好?”

賈環呵呵笑道:“書中的道理其實許多都是沒錯的,都是我華夏文明的瑰寶……

陛下不用這樣看臣,臣承認典籍之正,和殺那些人並不矛盾。

前明聖人王陽明,宣知行合一,與宣知易行難的朱熹對立。

講道理,誰心裡都知道王陽明說的對。

實踐和真理並行才是王道,才是正道。

可是您看看這世間,到底還是朱熹的理學大興天下。

緣何?

就是因為他們讀書人,大都讀的明白,卻做不到。

而且他們讀書科舉,只是為了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和千斤慄。

千里做官只為財嘛。

所以,儘管書裡的道理其實大都是正確的,但讀書人本身卻從沒做到。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歲稚童都會背,可哪個士子真心憫農?

便是這個道理。

從他們的根兒上說,朱熹為什麼宣知易行難?

因為他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結果自己個兒又招惹尼姑,又招惹兒媳,所以就叫知易行難。

他知道,但做不到,知行不一。

而臣之所以讓人將典籍收好,是希望日後能對萬民的教育有利。

安排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工廠作坊可以使百姓富庶,這些典籍用的好,卻可教化百姓德行。

兩者不可偏頗。”

“這麼說來,你還是要讓儒家子弟做官?”

賈環點點頭道:“就目前而言,只能如此。但肯定和之前的儒家子弟不同……”

隆正帝譏笑道:“朕還以為,你會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