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馬蘭奇:這是我多年來的夙願。我認為中國有資格,應該來舉辦奧運會。第二個決定是選出了下一屆主席。你知道,我們選了羅格。
楊 瀾:是不是也有一點傷感呢?對您個人來說?
薩馬蘭奇:是的。
楊 瀾:怎麼說?
薩馬蘭奇:我挺難過的,因為,這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工作,我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但是凡事有開始,總有結束。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我有一次訪問北京時,我和我的秘書迷路了。一箇中國人過來問我,您是薩馬蘭奇主席吧,發生什麼事了。我說我迷路了,他就說跟我來吧。
楊 瀾:是嗎?發生在北京嗎?我們不能讓您迷路的。
薩馬蘭奇:他把我領回了賓館,然後他問我,他能否明天帶家人——他的妻子孩子來跟我合個影。當然可以了,於是第二天他們來了,而且我記得一年後,他還來洛桑看望我。
楊 瀾:是嗎?真是太好了。
我是中國人民的真正朋友
2001年7月13日,有著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終於把奧運會迎進了自己的家。而宣佈和見證這個勝利的,正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就在北京申奧成功三天之後,2001年7月16日,薩馬蘭奇結束了他在國際奧委會21年的主席任期。因此有媒體評論說,一切彷彿早已註定,薩馬蘭奇終於陪伴中國實現了這個奧運心願。
薩馬蘭奇:我以前說過( 北京申奧成功 )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楊 瀾:為什麼您覺得是您的一個夢想呢?
薩馬蘭奇:我在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我和中國的關係一直非常親近,可以說我是中國人民的真正朋友,而且在看了中國為此次奧運會做的準備後,我敢肯定中國會——而且一定能將它辦成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
事實上,薩馬蘭奇和中國的友誼,可以追溯到29年前。1978年,中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剛剛開啟對外開放的門戶,一切開始重新煥發活力,而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復,10億中國人被排除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之外。就是在這一年,時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的薩馬蘭奇第一次訪問中國。
此後,他開始四處奔走,勸說歐洲奧委會委員支援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一年後,這一提案終於被透過,中國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
薩馬蘭奇:我那時想不通一個有著10億人口的大國,居然不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國。那時中國想成為國際組織成員,成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唯一代表,這就意味著臺灣必須退出國際組織,像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但是你們的領導對臺灣非常大度,因此臺灣青年才能以中國臺北奧委會的名義參加奧運會,用中國臺北奧委會會旗及會歌。這個決定實在是太奇妙了,因為我們向世界證明,奧林匹克運動是面向全世界的青年的。
這是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召開。中國派出了陣容強大的代表團。開賽第一天,許海峰就在手槍慢射中獲得了一枚金牌。這是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而對中國人來說,這塊金牌的分量卻更加沉重。從1932年中國派出唯一一名運動員首次參加奧運會開始,半個多世紀的等待,整整52年,中國人終於擁有了第一枚屬於自己的奧運金牌。
薩馬蘭奇親自把這枚金牌掛在了許海峰胸前。這是他在會前就對中國代表團做出的許諾,要為中國頒發第一枚金牌。這也是薩馬蘭奇擔任主席後頒發的第一枚夏季奧運會金牌。
薩馬蘭奇:我現在為此而非常高興,因為中國獲得的第一枚金牌是由我頒發的。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重要一刻。
楊 瀾:你這麼做是想說明表明什麼嗎?
薩馬蘭奇:是的,這是1984年奧運會頒發的第一枚金牌,我希望由我來頒發,因為我已經知道了,這位中國運動員獲得了這第一枚金牌,我想以此感謝中國能夠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洛杉磯奧運會後,薩馬蘭奇應邀來到中國參加國慶35週年慶典,並與鄧小平進行了交流。
薩馬蘭奇:當時是在天安門城樓上,我被邀請跟他( 鄧小平 )站在同一高度。我覺得他非常特別,不同尋常。
楊 瀾:他說過的話裡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薩馬蘭奇:他非常和藹,而且非常高興看到中國體育的發展。
國慶慶典後,薩馬蘭奇對當時已經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何振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