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
羅大綱嘆口氣,“都督,若不是咱們的醫院,三娘和孩子只怕就保不住了。先前我還怨你,卻是我錯了。”
蘇三娘和羅大綱在廣州見面之後懷孕了,羅大綱五十出頭有了孩子這本是好事。只是蘇三娘也三十多歲,以前沒什麼生育經驗,又屬於高齡產婦,所以生育的時候遇到了難產。
若是在普通時代,生孩子都是自家解決,請得起產婆的人比例很小。而且產婆也不懂手術。在韋澤的命令下,所以光復都督府體制下人員,生育需要去醫院婦產科。都督發話了,而且還是有著“科學理論”的支援,大家也不敢不聽。婦產科建成了,也開始積累起經驗。
託了這個戰亂時代的“福”,光復軍的軍醫們有充分的解剖屍體的經驗,這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屍體。除了對槍傷等的研究,包括孕婦屍體也不少見。
大名鼎鼎的羅大綱的妻子蘇三娘難產,眼瞅著大人孩子都要保不住了。最後主刀醫師也不顧男女之嫌,做了剖腹產手術。孩子保住了,母親雖然大失血,經過醫院緊急輸血,最後大人也保住了。
羅大綱也是個豪傑,只是廣東廣西有些地方風氣比較“特別”,女人生孩子需要自己處理。而婦產科的主治醫師不少都是男人,這可被不少同志認為不妥。但是韋澤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