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三人從軍,賦稅全免。願意老老實實種地的,都是良家子。他們參軍就是響應與服從了國家的政策。不管是他們還是他們的家人,其實都知道,只有先存在了國家,才有他們今天的日子。你說呢?”
李玉昌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可李玉昌還是有些不安,“都督,若是每家人都有人參軍,豈不是我等稅收要減少很多麼?”
這種商人斤斤計較的態度把韋澤逗樂了,“哈哈,我們只擔心百姓不追隨我們,怎麼可能擔心百姓都來追隨我們呢?若是家家戶戶都有人參軍,我們立刻手握幾十萬軍隊,有這力量,哪裡用擔心有什麼是完不成的?不用擔心,若是現代民族國家連這個問題都處理不了,那他定然是無法存在的。”
韋澤不想說太多,其實李玉昌的這種心態即便是在新中國不是沒有相同意見者的。但是新中國在21世紀證明了一件事,工業社會工業水平越高,需要的勞動力反而會只多不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無法重複中國崛起的道理,理由很簡單,他們的國家政權很無能,既不能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更無力培育出大量受過真正教育的勞動者,更沒有辦法讓這些勞動者為本國工業資本服務。
這個問題太過於複雜,完全超出了李玉昌的理解能力,為了不自找麻煩,韋澤只能對此閉口不談了。“如果大家沒有別的意見,現在就開始執行授田令!”
第59章 規模的艱難(十六)
“憑什麼《授田令》裡面對私有的土地要收四成稅?”
這幾乎是廣東所有地主們共同的怒吼。授田令並非是韋澤的創舉,從春秋戰國時代,很多新王朝都有過類似的舉動。在唐初,有著同樣的授田制度。而且地主們的說法也並非正確,授田令當中規定根據土地佔有數量不同,稅收比例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滿清搞的是稅銀製度,光復都督府則恢復了針對農村的實物稅制度。
地主都不是傻瓜,光復都督府也是個非常注重政策宣傳的組織,授田令把政策說明的很清楚。地主們發現,只要加入了光復都督府的授田體制之後,普通農民的稅收就被固定為三成。光復軍控制了大片的土地,這些土地大多數還都是連線在一起的,那些分散的土地在珠江三角洲上也呈現出小塊區域上的優勢。各種訊息都在證明,光復軍正在利用軍事力量,以及這種區域性區域的土地比例優勢,逼迫這些優勢地區的其他百姓把土地轉讓給光復軍,再加入授田制度,從而使這些犬牙交錯的地區能夠實現統一管理。
最能認識到土地連片的大地主們到底擁有何等優勢和力量的,自然是這幫地主。這意味著能夠把外部力量有效的排除在外,意味著能以地方為核心徵召軍隊。而這些政策在授田令中同樣明明白白的寫的清楚。國民有義務服兵役。
所以,光復都督府也敢毫不客氣的向中小地主徵收四成稅收,對於大地主們則徵收四成五,甚至是五成的稅收。這不僅僅是因為光復都督府的手深深伸到了社會基層,更重要的是,光復都督府正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基層。
江門是廣東一個比較普通的地區,在廣東各地都有的說法,江門也不會少。在一眾地主、民團頭子參與的聚會里面,幾乎所有人都在猛烈抨擊這個制度。
在江門排第四的民團頭子尹曉峰卻微微低著頭,神色顯得頗為黯淡,這在群情激奮的這些廣東的社會中堅份子中很是醒目。
“曉風!光復軍抓走了你弟弟,把你弟弟給活活累死,我們可不能和光復軍善罷甘休!”江門相當著名的商團頭子兼大煙商人嶽壽松態度激昂的對尹曉峰說道。
尹曉峰只是苦笑一下,卻沒有絲毫被煽動的跡象。雖然臉上看著平淡,可尹曉峰心中卻是大罵嶽壽松。若是不是嶽壽松這等人開設大煙館,尹曉峰的弟弟尹曉嶺怎麼可能抽起了大煙?自己弟弟死了,尹曉峰自然是覺得傷心,可他也忍不住有些安心,因為家裡面再也沒有人會偷了家裡的錢,甚至是偷了家裡值錢東西出去變賣,然後一頭扎進大煙館裡面把錢花的精光。
尹曉峰的弟弟尹曉嶺原本也有二十幾畝地,這些地已經被賣了精光,在他被抓走之前,更是家徒四壁。與這大煙一比,授田令即便是要奪了土地,可還會按照裡面所講的給大家再分一部分土地。這遠不至於到了弄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推行授田令的光復軍是實實在在的禁菸,至少現在的江門,再也沒人敢公開抽大煙。抽大煙的人都被抓走勞動改造,從根子上剷除了需求者之後,做大煙生意的那幫人再也沒了生意。
嶽壽松並不知道尹曉峰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