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燒了嶽麓山書院完全是奉命行事,按照洪秀全的命令,是要石達開把嶽麓山書院徹底摧毀的。而石達開也只是把書院隨便燒了燒,把孔子的牌位砸了一下。如果石達開知道了這麼做在長沙城內的文人中到底引發了何等的強烈怨恨,他可能會感覺很委屈。因為石達開是真正的手下留情了,若是按照洪秀全的命令,嶽麓山書院連個渣都剩不下來。
但是石達開根本不會考慮讀書人對自己的想法,他是太平天國的將領,渡過湘江的目的是在湘江西岸站住腳跟,收集糧食。在枯水期的湘江上建起浮橋之後,石達開能夠輕鬆的往來於湘江兩岸,大量的糧食也運送到了長沙城下的太平軍大營裡頭。
韋澤也接到楊秀清的命令,把營地向北移動。韋澤的部隊在長沙城東,運糧距離最長。所以韋澤擊破了清軍在北城外的營地之後,也開始在湘江上搭建浮橋。一方面確保自己的部隊能夠在更大的空間中行動,同時也保證了自己的部隊能夠從湘江以西得到糧食補給。
經過了校場一戰,清軍再也不肯出兵與韋澤廝殺。上萬人的部隊尚且被韋澤擊敗,沒誰想再自找不痛快。所以整個十月下旬,甚至在11月上旬,韋澤的日子都很輕鬆。幾乎一個月的時間裡頭,韋澤都在城北城東操練軍隊,不時的向更東邊派出部隊徵糧。還要經常做勢進攻長沙城北城東。
只是韋澤並沒有動真格的,此時長沙城內的清軍正規軍,以及各路募集的武裝力量,數量差不多有十萬人。經過數次戰鬥,長沙城的防禦體系也日漸成熟。十月的時候,城頭清軍還是頗為散漫。十一月的時候,長沙城的清軍就看著像模像樣。每一個垛口都有清軍在守衛,韋澤多次到城下觀察,發現清軍們也不交頭接耳,更沒有嬉戲打鬧。就是木樁子般站在城頭防禦。
韋澤的部隊擅長的乃是野戰,韋澤本人所瞭解的防禦戰都是一戰的塹壕戰與二戰武器下的戰鬥。對於長沙這樣的大城,韋澤覺得鑄造一些大口徑火炮,強行轟開城牆,應該是比較靠譜的辦法。即便是實施工兵作戰,也得製作出烈性火藥,而不是用黑火藥去炸。
在部隊的這個難得的休整期,韋澤倒是利用繳獲的一百多匹戰馬組建了一支小規模的騎兵部隊。清軍的騎兵衝鋒給維澤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拿破崙一世老近衛軍中,胸甲騎兵有著眾多討論,但是無一例外的,大家都認為那是非常有戰鬥力的部隊。
清軍的騎兵肯定沒有四十幾年前法國胸甲騎兵的戰鬥力,就能衝破韋澤的步兵陣列。韋澤是個騎兵大外行,他不認為自己能夠訓練出優秀的騎兵部隊,所以這支新的騎兵部隊主要是充當假想敵。用這支部隊來操練戰鬥中如何應對騎兵攻擊。
而攻擊長沙的主要方向就落在了城南的東王楊秀清那裡。清軍不敢在進攻韋澤,卻還是敢去碰一碰楊秀清的。10月下旬,長沙城內的清軍數次出擊,卻被楊秀清擊敗。
然後楊秀清就開始實施地穴攻城的辦法。靠了從郴州道州等地投軍的礦工為骨幹,太平軍開始大量實施挖地道,爆破城牆的戰術。
長沙城內的清軍則是針鋒相對,他們橫著挖了很多壕溝,在壕溝中注水。一旦太平軍挖到了壕溝,在壕溝中的水就會大量注入地道。地道中的戰士們固然會性命不保,進水的地道也無法再次使用。
即便如此,太平軍也完成了數次成功的爆破。然而清軍在城內有十萬之眾,兵力密度大,即便是相當一部分部隊得防備城北的韋澤,在城南還是能夠隨時集結其相當的兵力。太平軍主力數次爆破進攻,最終都失敗了。
在城西的戰鬥倒是激烈起來。咸豐皇帝已經下令,如果在桂林的向榮不肯帶兵,那就發配去新疆充軍。向榮只得動身來到長沙。雖然頂了個總指揮的名頭,向榮卻在湘江以西作戰。11月初,向榮在牛頭洲與翼王石達開來了一次會戰,結果向榮遇伏,3000部下幾乎全軍覆沒。向榮僅靠“良馬”方得以逃脫。自此,太平軍靠在湘江上架設的兩座浮橋自由行動,清軍困守城池與營地,根本不敢出動。
到了11月20日,楊秀清命令韋澤到城南大營商量軍務。此次來的人不多,都是真正的高階將領,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胡以晃、秦日綱、陳承瑢、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還有韋澤。
楊秀清沒有廢話,“現在有一條地道直通魁星樓,五天後攻城。若是此次能破城,我等就破城,若是不能破城,我等立刻就走。”
韋澤沒想到楊秀清如此果斷,說打就打,說走就走。不過他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太平天國是建都南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