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水面上的青萍,不管看著到底有多大,不管他們是不是曾經覆蓋了所有水面。一陣狂風驟雨就能讓他們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留痕跡。
淮軍臨走時候放的這把火更是給了光復軍機會,光復軍救火的行為讓阜陽百姓交口稱讚。而連長不顧自己生死,突入火海救出被困的孩子,更是在阜陽城中瘋傳。這種只有光復軍才能做出的行動無疑超出了滿清一朝中國百姓的常識。軍隊沒有親自放火就算是軍紀極好,軍隊不趁火打劫,反倒幫助百姓救火,這就是仁義之師。至於軍隊不顧自己生死拯救素昧平生的百姓,這在道德上無疑是絕對標杆。
即便只攻入阜陽城半天,阜陽城內已經完全平靜下來。百姓們雖然還在觀望,卻沒有了任何對抗。甚至對光復軍有了一種好奇。
這,可是好事!
第176章 淮軍輓歌(五)
蒙城的戰鬥進行的更徹底些,圍攻蒙城的那個軍只有一個騎兵團,軍長只能放棄讓騎兵部隊追擊而採取徹底包圍。戰鬥兩天結束,蒙城淮軍從將領到士兵無一得脫。除了被圍的宿州之外,淮北只剩渦陽與毫州兩地還在淮軍手裡。局面對光復軍非常有優勢,淮軍則到了近乎山窮水盡的地步。
阜陽與蒙城失守的訊息很快就傳到江忠濬那裡,他此時並沒有感受到了危險,而是幾乎能看到覆滅的必然。劉坤一原本只能寄希望於光復軍只是相對宿州動手,現在他也如同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下來。兩人瞅著地圖,他們現在能做的選擇不多,依靠所剩無幾的城市與光復軍打幾場城市攻防戰,或者與光復軍來一場決定命運的野戰。
“要麼咱們就救出大帥,然後去河南與曾國藩他們匯合?”劉坤一聲音艱澀的建議道。
的確,這也是一個辦法。可江忠濬沒有立刻回答,如果光復軍的目的只是淮北,這麼做還有意義。可光復軍的目的真的只有這點麼?僥倖從阜陽與蒙城逃出來的淮軍稟報說,光復軍動用了十萬大軍圍攻兩地。江忠濬並不相信這點,但是他認為光復軍總共動用了十萬人對付淮北還是比較靠譜的。
實際上光復軍出動了四個軍,共72000人,在擁兵百萬的光復軍看來實在是個“小戰鬥”。至少韋澤是這麼覺得。畢竟這時代的克里米亞戰爭、普奧戰爭、以及還沒開打的普法戰爭,都動用了近百萬甚至上百萬的軍隊。可對於中國來說,特別是對於滿清來說,別說一方,當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十萬,那就是貨真價實的滅國之戰了。
江忠源忠於滿清,江忠濬只是忠於他哥哥江忠源而已。在江忠濬看來,如果滿清丟掉了淮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被攆去了關外,那滿清就是氣數已盡。他可一點都沒有要給滿清陪葬的自覺。
只是不給滿清效力,這天下之大又能往哪裡去呢?光復軍把陳老太太送到了淮北,固然是讓江家閤家團聚。可江家自此之後再也回不了湖南老家,在他老家已經沒什麼人了。乖乖向光覆軍投降也不是什麼好選擇,光復軍對與給滿清效力的漢人極為痛恨,沒幾個漢人官員能夠堅持到現在,且不說光復軍會不會饒了江家,想想投降之後要遭受的羞辱,江忠濬覺得死都變得不那麼可怕。
劉坤一倒是沒有想那麼遠,他說道:“我們現在再不動手,韋澤只怕就從阜陽和蒙城打過來。那時候我們被一分為二,連宿州也救不了。我們……我們可不能不管大帥!”
淮軍的首領是江忠源,如果江忠源死了,淮軍也就土崩瓦解。沒有江忠源這棵大樹,淮軍即便是逃到河南與曾國藩匯合,現在這幫人也只能當曾國藩的手下,還是完全被看不上眼的手下。那種日子可是非常可怕的。
“大哥肯走麼?”江忠濬問劉坤一。
劉坤一被這個問題給問住了,性格剛烈的江忠源會用逃跑來應對這無論如何都會覆滅的結局麼?除了極短的一段時間之外,淮北在十幾年間都是朝廷的第一線,不管局面多艱困,江忠源可從來沒有說過一個“撤”字。不撤退現在死,撤退只是把死向後面推遲幾年,劉坤一看不出江忠源有撤退的可能。
“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就是綁也要把大帥帶走!大帥不走的話,我們北上也沒有意義。”劉坤一艱難的說道。
江忠濬只是點點頭,卻沒有再說什麼。此時很多話給本不用再說的那麼明白,如果把話說明白了只會讓他感到更絕望。江忠濬讓親兵把眾將召集起來,在半個多時辰的等待的期間,江忠濬如同木雕泥塑般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
眾將到齊之後,江忠濬只說了一句話,“我等明日出兵前去救援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