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1 / 4)

小說:1852鐵血中華 作者:月寒

嘴上雖然這麼說,韋澤心裡面考慮的則是“必須有更多可以替代這些人的人力資源,才能比較從容的把那些不合格的人頂替掉”。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真的沒辦法將上層裡面的人員替換掉,而是替換掉之後能否有不亞於那幫人的人才接替工作。當年鐵人大叔透過對軍隊的大清洗挽救了蘇聯,殘酷的清洗之後讓那幫優秀的人員獲得晉升機會才是關鍵。這些事情必須花費足夠的時間來做,這真的不是著急就能解決的問題。

北方司令部的負責人去了南京,暫時也沒有新的接替者過來,光復軍北伐的動作也就此停頓下來。滿清小朝廷最怕的情況就是光復軍去年銜尾急追,一路殺進關外。現在他們最怕的局面並沒有變成現實,或者說他們已經知道這其實根本不是最大的問題。

這百餘年來,旗人靠從全中國吸血維持的鐵桿莊稼過活。現在他們得不靠自己養活自己的時候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艱難。關外地廣人稀,但是自然環境頗為惡劣。除了寒冷,就是山多林密,適於耕種的平原地區又是河流密佈,若不能大規模的按照農耕局面整頓,真的是極難養活大規模的人口。

北京之外的旗人都已經覆滅,逃出北京的總共而十幾萬人,除了幾萬軍隊之外,剩下的都是旗人上層。這些人更沒有種地能力,更不懂得打獵捕魚。1867年的冬天,關外的盛京竟然出現了餓死人的事情。

進入三月之後,天氣總算是暖和起來,至少冰雪開始消融,種地也可以考慮進行。關外的滿清小朝廷中極為少見的漢臣曾國藩提出了在關外抓緊開墾,囤糧的計劃。滿清小朝廷對這個計劃並沒有太大興趣,恭親王奕欣說道:“曾國藩,我聽說你在光復軍中安插的有內線,何不趕緊聯絡他們,弄清楚光復軍的虛實。”

其實安插內線的絕非是湘軍一家,包括滿清也嘗試在光復軍中安插內線。可這時代既沒有無線電報,有線電報更不是滿清懂得或者有能力建設的工具。戰局變化的如此激烈,那些情報交通線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連他們安插的人員有沒有能夠在光復軍中潛伏下來都是個大問題。

曾國藩完全能夠理解恭親王奕欣的想法,當務之急就是趕緊弄清楚光復軍的動向。若是滿清小朝廷苦心孤詣的種地,光復軍大兵突然殺到關外,那一切都完了。能理解未必就真的會贊同,曾國藩發現光復軍並沒有那種急急火火要一統天下的衝動。他們總是奪下一塊就穩定一塊,直到這塊新底盤能夠成為下一次出擊的前進基地為止。

這種做法可以進行討論,但是光復軍到現在為止從沒有從這種行動裡面吃過虧。此時當然不能排除光復軍殺到關外的可能,但滿清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真的是吃飯問題。盛京不算大,容納十幾萬人也勉強可以。軍隊可以到其他地區駐紮,也算解決了燃眉之急。

滿清還是用傳統的那套,也就是說旗人上層依舊沒有能夠以生產為自己的要務,十幾萬上層按照舊制度,讓關外的幾十萬旗人來養活他們。在關內的時候,百餘万旗人由數億人口供養,那才能讓旗人成為鐵桿莊稼。眼下讓幾十萬關外旗人養活十幾萬旗人上層,且不說道理上是否合理,從現實中就能知道,這行不通。

曾國藩雖然忠君,卻不是愚忠,他坦率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恭親王,臣以為當務之急還是要趕緊開墾土地,種植糧食。這些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若是光復軍打進關外,我們立刻能組織起軍隊與他們打仗,平日裡還需讓他們種地。臣想斗膽問一下恭親王,若是光復軍今年不打關外,我們只是做各種謀劃,到了冬天我們吃什麼?”

聽了曾國藩的話,恭親王奕欣苦笑道:“曾國藩,你覺得本王真不知道麼?可現在這個樣子,有些事本王是沒辦法做啊!”

第223章 山海關內外(九)

21世紀初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流行鼓吹草原狼性的風潮。這一看就是沒知識沒文化的人才說能說得出的話,莫說草原,在東北、蒙古一帶,大大小小自立的政權中超過99%地都被中原國家給粉碎了。之所以沒人提到這點,是真的沒人注意這個問題。

曾國藩當然沒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滿清小朝廷的問題,但是退出關外之後,生產力落後的現實無情的教育了他。滿清裡面沒剩什麼有識之士,像恭親王奕欣這樣的有識之士提出的意見就是向西繼續聯合控制蒙古部落,讓蒙古那邊的王爺繼續提供物資供養滿清的關外朝廷。

至於關外的這些旗人,百多年沒有真正給朝廷上稅,此時也得把上稅的義務承擔起來。至於種地的事情,也可以適當的幹一幹。譬如湘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