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老神在在,沒有任何表情的聽。龐聰聰則是很贊同沈心的看法,以前的二三十年不管戰爭是否激烈,可國家一直走在“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戰爭的”軌道上。想發展經濟自然得走和平路線,不打仗不等於和平。和平是以避免戰爭為最高指導方針的階段。至少在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結束前,中國可不是在和平之中。
外交部長李新發言了,“我從柏林回來向陛下稟報經過的時候,陛下說過,未來中國主動發起的戰爭頂多還有一次。國內要走和平路線,好好為以後主導世界做準備。”
龐聰聰聽著兩個男人講述著自己的立場,她感到有點緊張。如果按照這兩人所說,有這麼一批願意支援韋澤和平路線的核心人員,那麼主張戰爭的又是誰在當幕後推手呢?現在的局面從表面上來看,還只是一個對社會發展的爭論而已,李維斯認為不要強行規定一個全新的死標準,要相信人民群眾會追求進步的方向。這位民朝總理甚至不怕得罪人,引用了韋澤的那句“只有落後的領導,沒有落後的群眾”。
作為對立面,阮希浩則是引用了韋澤的另外一句“笤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來應對。
對於社會風氣的改變到底是該規定還是推動,雙方的立場看著大有水火不容的意思。
這個爭論在沈心的眼裡,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