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2 / 4)

小說:1852鐵血中華 作者:月寒

非常有限。至少在國際上的信用非常有限。如果不是現在奧斯曼帝國真的有求於中國,帝國首相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

為了讓心理上平衡一些,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要求中國額外贈送給奧斯曼帝國五十輛車頭,和四百節火車車廂。李新笑道:“請用人民幣來支付定金。”

對這麼一個玩笑,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終於苦笑起來。當中國幫奧斯曼帝國建起了鐵路網之後,奧斯曼帝國上層才發現自己低估了人民對出行的需求。如果出行需要在路上往返走半個月,人民當然選擇能避免就避免。如果同樣的路程往返時間縮短到了兩天,鐵路運輸立刻面臨著極大的客流量。奧斯曼帝國自己沒有生產火車車頭的能力,也沒有生產火車車廂底盤的能力。奧斯曼帝國能做到的就是在底盤上根據圖紙生產木質車廂。而且必須說明的是,哪怕是萬里迢迢的從中國運來的火車車廂,價格都比奧斯曼帝國本土生產的要便宜的多。

聽了李新所開的玩笑,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算是給自己又找到了一個接受人民幣的理由。不管別的國家是不是拒收人民幣,至少中國人不會拒收。

帶著豐厚的外交成果離開奧斯曼,李新把成果用無線電報傳輸給了國內,他本人直奔柏林而去。在柏林接待李新的是俾斯麥首相,不管世人對於俾斯麥首相到底有什麼樣的看法,反正李新並不認為俾斯麥首相是一位“只懂得鐵與血”的首相。

中國皇帝韋澤也是個非常鐵血的領導人,但是這不等於韋澤就用武力解決一切。推動國家在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功業遠勝過韋澤的戰功。系統性的建成了一個全國範圍內的糧食體系,靠的絕非是刺刀,而是技術與艱苦的勞動。

俾斯麥首相也是如此,這個人在以戰爭出名之前,在歐洲被認為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在普法戰爭之後,首相更是把外交手段發揮到了極限。以前歐洲外交家扎堆的地方是倫敦與巴黎,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國力遭到了沉重打擊。現在歐洲外交家們經常跑的地方是倫敦與柏林。

韋澤陛下的文治裡面也帶著強烈的類似軍人的作風,中國的城市建築追求效率,外觀上固然有些單調。但是寬闊的街道,規劃整齊的生活區域,的確是彰顯出大氣。李新並不是第一次到柏林,1885年的柏林終於讓李新覺得看上去有點開始擺脫了城鄉結合部的感覺。

小看柏林的原因是因為柏林的街道太窄,還彎彎曲曲的。街道兩邊的房屋有歐洲風情,卻沒有中國那種強烈的工業社會觀感。而現在的柏林,稍微好了那麼一點點。至少主要街道有所拓寬。

在見到首相俾斯麥之前,李新也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英國和奧斯曼都有自己的強烈立場,大家可以充分討價還價,卻不用勾心鬥角。而德國的立場在歐洲太微妙,這就意味著首相俾斯麥的立場如同鋼絲上的舞者一樣難以準確把握。走大路的人是沒辦法真正理解在鋼絲上行走到底是什麼感覺。

第69章 亂站隊(七)

“中國外長已經到了。”秘書進來告知俾斯麥首相。首相答道:“請他進來。”

一面起身,首相一面把一本德文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合上。因為中國的緣故,馬叔的研究在歐洲上層幾乎成了一門顯學。之所以用“幾乎”來形容,是因為馬叔的名著《**宣言》直白的宣告著剝削制度的末日。

而中國皇帝韋澤的一些文章也逐漸流傳到了歐洲,這些文章以一個統治者的立場講述著封建制度的末日。對資本主義制度,中國皇帝韋澤也有著很多相當精闢的闡述。這些闡述無疑是中肯以及不客氣的。

有了理論以及基於這種理論的成功實踐,馬叔在歐洲上層的影響力日漸增加。甚至在德國國內也有極少人提出取消德國對馬叔本人的驅逐,讓馬叔能夠回德國教書。畢竟馬叔是德國人,讓他拿著中國的資助,在英國過著富裕的生活著算什麼呢?

首相對這種附庸風雅的提議是嗤之以鼻的,他雖然從理念上反對**,本質上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唯物主義者。就如他嚴打**,卻又從《資本論》中尋找治國的更佳途徑。對首相來說,一切的價值就是是否能在當下起到作用。面對豬一樣蠢笨無知的德國容克和膽小如鼠的資產階級,首相只能用這幫人能聽懂的語言高喊出“鐵和血”。對於那些只知道用理論描繪出一個未來天堂的**者,首相也不可能有絲毫好感與認同。

在李新在侍從引領下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首相已經站在辦公室中央。這是對中國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