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鄰國。
“我覺得以這些國家是否願意主動和中國為敵比較好。法國、葡萄牙、比利時,這三個國家在中國遭到巨大困境的時候,會出來為他們自己撈好處。要他們從一開始就面對強大的中國,他們定然不肯。根據情報,日本現在國內發生了內戰,其中一方對中國十分敵視。美國一直很忌憚中國在北美的擴張,中國人曾經和我們談過由中英來瓜分美國的計劃。至於俄國麼……,還需要進行調整。”
分析很合理,英國準備對某個國家進行打擊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國家周圍尋找可以拉攏的幫手。雖然沒學過“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句話,英國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他們完全按照這條基本道理來行事。
只是中國的局面比較特別,盤踞在西太平洋的強大帝國周邊並沒幾個像樣的強國。根據英國人的情報,美國一直是把英國作為他們的假想敵。至於俄國麼,英國人的大戰略中把俄國作為歐洲大陸上的頭號敵人。
反觀中國,中俄之間的關係不好,也談不上壞。兩國之間在中亞達成了分贓協議,於是各自滿足於他們的贓物。加上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英國對俄國的海上打擊。希望俄國突然間調頭去反咬中國一口,這難度未免太大。
美國對中國的提防很重,這幾年英國也著實挑撥了一番。身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血脈,美國就是不為所動。想來想去,英國能用的只剩下日本一家。在東西兩邊的選擇很簡單,現在佔據了東日本的是更加親華的北海道派,英國自然要支援西日本的明治政府。
有了決定,英國一通電報發到美國,美國也立刻給與回應。兩支船隊開始向日本出發。英國船上裝滿了武器彈藥,從印度直奔新加坡。在新加坡稍稍停靠,就開始北上。美國方面則派遣了一支艦隊,
到了八月下旬,兩支船隊都抵達了日本西部。英美兩國大使聯袂拜訪了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部。
“貴國希望能夠恢復舊的海關條約?”日本外交部長被英美兩國提出的要求給駭住了。
美國發動的“黑船事件”撬開了日本的大門,英國透過各種手段控制了日本的海關。之所以幕府會被掀翻,“尊王攘夷”的維新志士中希望能夠恢復日本主權的佔了幾乎100%的比例。
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擴張,英國和美國的勢力不得不退縮。日本藉著這個機會強行與英國和美國簽署了協議,總算是恢復了日本的主權。現在趁著明治政府的危機,英國與美國再次未必明治政府接受兩國的要求。
這次的要求不僅讓明治政府的海關完全落入英國與美國的控制,英國和美國還在日本西部建起了軍事基地。面對日本外長的訝異,英國使者心平氣和的說道:“我們對貴國的支援力度如此之大,如果貴國不能消滅國內的叛亂勢力,我們的所有投資都將打水漂。要日本以海關作為抵押,目的就是要保證我國的利益不受損害。至於建立基地,如果我們的軍隊不能有一個穩定的基地,怎麼才能對貴國進行訓練,或者在叛軍接近我們基地的時候進行有效還擊?”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雖然英國佬的要求很過分,卻不至於到了胡攪蠻纏的地步。至於美國佬派來的艦隊不是來打仗的,而是要把整個艦隊都賣給日本。
有了這兩個強援,日本外長不敢拒絕,立刻回去嚮明治政府的高官員彙報。
日本的高官們或者表示英國未免有些貪得無厭,或者認為美**艦不如中**艦,也比不上英**艦。不管他們怎麼講,話不說死,態度也不強硬。而且高官們的目光不時落在明治天皇身上。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如果很有骨氣的拒絕了英國與美國的支援,明治政府接下來的命運大概就是覆滅。只有趁著兩國希望扶植日本成為東方對抗中國的橋頭堡的機會,日本明治政府才可能鹹魚翻身。
“既然我們能夠廢除一次條約,也定然可以再廢除一次條約。這次相忍為國,不知道諸卿有何看法?”明治天皇也很爽快的問了個問題。
下面的群臣年輕時候都吆喝著“尊王攘夷”,猛烈批判德川幕府“無能”“出賣國家利益”,現在輪到他們明確表態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再有年輕時候的激昂慷慨,更沒有年輕時候那種視死如歸。
北海道政府裡面有中國的人,明治政府裡面也不例外。最新訊息很快就傳到了中國,給韋澤的報告結尾認為,明治政府內部會因為這等退讓行動出現大動盪。韋澤看了之後樂了。那些曾經的年輕人以“尊王攘夷”為理由起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