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施令。不過任何一個問題出了事情,韋秀山抓住司馬平的痛腳,就能把司馬平置於死地。韋秀山其實根本不用採取這麼繞遠路的做法。
有了這個認知,韋秀山突然覺得自己好傻好天真。
第230章 發酵(十五)
司馬平和韋秀山都以工作為由選擇脫離韋澤的視察隊伍,韋澤不覺得有啥奇怪的。兩人看來好像都明白了些什麼,雖然這種頓悟一般帶來的都是不怎麼美好的結局,韋澤還是同意兩位都回去處理工作。
沒有兩位大頭頭出現,山西當地官員表現的更加活躍。此次視察山西的時候韋澤發現山西的局面其實比他想象的要好不少,當地人口,特別是農村人口遠比想象的少。地方官員的解釋是,“他們很多往大同以北和東北方向去了。”
雖然山西號稱保守,人民卻一點都不是站樁型的存在。以往有走西口,現在走西口的局面更甚於歷史。山西、陝西都往蒙古方向去,與陝西一比,山西還有去東北的選擇。這些年東北的農業搞的真心不錯。東北以及遠東地區地廣人稀,國家規劃的新型農業模式下,一戶能分200畝地。種地和畜牧都能讓山西百姓過上好日子,那些有闖勁的年輕人一窩蜂的離開山地縱橫的山西直奔廣闊的世界。特別是農村青年,有人帶頭,他們自然願意到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去謀生。
人地矛盾解決之後,以中國農民的勤勞,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幾乎是一定的。所以韋澤想象中的貧瘠山西根本沒出現,這不得不讓韋澤有些自我反省。在韋澤的想象中,中國的問題很難解決。沒想到韋澤太小看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國家能夠提供廣闊的土地上,只要國家堅持土地國有化制度,人民的自發性遠比韋澤想象的更強。
此次出行前,韋澤還聽福建省委書記講述了福建最近城市人口暴增,房產買賣一片紅火的訊息。現在的福建省長是以前的外交部長左志丹,所以左志丹還肯和韋澤說說實話。
1868年開始,以中國幹掉西班牙,收復呂宋為標誌,大批福建人離開貧瘠的故土前往南海開拓。二十年過去了,那批人都掙了不少錢。當年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甚至是四十歲的人口都覺得想回家。於是掀起了一場返回福建老家的熱潮。
在呂宋等地生產生活二十年,這些人再也受不了在貧瘠山區故鄉居住。於是這些人短暫返鄉之後,就跑到福建各個飛速擴張的城市買房,當起了城裡人。如此多的錢進入了房市,引爆了福建城市的瘋狂擴張。城市建設本身就能拉動經濟暴漲,福建突然發現以前靠國家財政撥出才能勉強進行的城市擴張突然成了賺錢的大買賣。
不僅是福建,廣東,廣西等最初前往南海的大省都出現了類似的局面。帶著大量錢財返鄉的人口都向生活更方便的城市聚集,他們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土裡刨食,而是踩在他們的肩頭向社會更高階層邁進。南方各省本以為這會導致城市人口暴增,失業暴增。沒想到城市擴建本身就創造更多就業,工地上需要人,水電的設計,醫院、學校、郵政、零售,這些部門對那些上過學的娃敞開了懷抱,這些更需要受教育人口“技術部門”吸納大量勞動力。即便是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村人口也能加入體力勞動大軍,引發了大量農村人口跑到城市就業。
各個路口的交通警察少了,那些帶著黃色的帽子,穿著政府提供的條紋馬甲的老年人負責維護交通。一個班三四個小時,政府機構向這些老年人口支付除了購買足夠本人的糧食之外還能有些剩餘的報酬。在街頭有這些人口,在小區裡面也僱傭本小區的老年人負打掃衛生,修剪綠化植物。不管是生產部門或者是服務部門,城市突然就充滿了勞動者。
既然人民除了懶蛋之外都不至於陷入飢餓,市面自然就興旺。市面興旺,經濟就活躍。南方各省都開始認真研究“錢到底發到誰手裡”的制度性問題。討論結果當然喜人,只要錢真的能夠透過支付勞動報酬的方式落入基層勞動人民手中,收入本就不高的人民還是會把錢用在基本生活消費上。基本的生活消費穩住之後,大家都有飯吃,都有錢掙。
而這些理念是都督幾十年如一日的向光復黨灌輸的理念之一,所以韋澤都督的地位也隨著政策的巨大成功而水漲船高。雖然韋澤覺得這幫傢伙一定會因為別出心裁而搞出么蛾子的問題,但是他也只能等問題出來再說。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社會是比較容易預估的,而工業發達的國家其實很難預測。這種階段能依靠的就不是某些“有遠見個人”的神預測,而是要靠堅持科學的理論來對發生的問題進行解決。有句笑話說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