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心向中央發了一份電報,詢問部隊能否先奪取衡陽。
“沈心真有趣,奪取了衡陽,和奪取了整個湖南有分別麼?”韋澤在軍委會議上說完之後,軍委的成員都樂了。
“如果我們不先進攻兩湖,而是沿著海邊北上,走福建,進入浙江,抵達長江,然後從長江下游向西打,把太平軍攆到西邊去呢?”新的意見又出現了。
光復軍對兩湖的產糧區是垂涎三尺,所以在計劃中是先奪去兩湖。可先奪取兩湖之後,就把太平軍給堵死在長江下游。如果戰略目標是把太平軍攆走,那整個戰略就得修改。
“如果把太平軍攆過長江呢?”
“太平軍裡頭都是老將領,他們逼不得已之下或許能接受去四川。讓他們渡過長江繼續北上,那裡都是平原,難道在平原上等著被圍殲麼?那幫人不會犯這個傻。”
“如果打福建,進浙江,我們海上的運輸能力就能發揮優勢了。靠海運,運輸物資的壓力能夠大大降低。”
“英國人會不會襲擊我們的運輸線?”
“英國人敢動手,我們就拿下香港。而且打浙江也不一定非得走海路,走陸路照樣能贏。”
……
討論一個接著一個,新的戰略考量出現了。既然決定要與太平軍正面作戰,由西向東打,反倒不如由東向西打。由東向西,還能把太平軍逼著向西走,給清軍多添點亂。
居俊峰立刻表示了反對,“我們的首要敵人到底是太平軍還是滿清?我怎麼聽著大家好像弄錯了啊。咱們現在的目的是消滅滿清,太平天國不投降,咱們就用武器讓他們投降。可這不是說先打太平天國。”
韋澤很支援這個觀點,“奪取兩湖的目標不能動搖。咱們現在只有珠江三角洲這一塊產糧區,江浙一帶雖然富庶,糧食卻只夠自己吃。想得到大量的糧食,只能先奪下兩湖地區。這個戰略次序不能錯。而且法國人在越南打得很兇,我們剛開闢了與暹羅的航路,不能指望這條航線不受任何影響。”
開闢了暹羅貿易航線是1861年3月的事情。此時暹羅處於曼谷王朝的統治之下,當政者是第四代君主蒙固王,蒙固王屈從於英國的壓力,於1855年與英國政府代表J。鮑林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其他西方列強也紛紛效法前來訂約,同時因為西方國家的紛紛入侵,曼谷王朝也不得不開始了國家開放政策。
英國人此時吞下了印度,法國又對越南猛烈進攻。還算是挺英明的蒙固王對於乘坐著蒸汽軍艦,荷槍實彈前來的光復軍很是客氣。自打曼谷王朝開國之後,很多中國人就移民到暹羅,暹羅政府與當地百姓都很歡迎這些帶著先進耕種技術前來的中國人。暹羅的大米種植蓬勃發展,中國移民在其中有著重大的貢獻。
當光復軍代表提出“大米換步槍”的建議之後,蒙固王大喜過望。親自見識了光復軍的火帽槍之後,這位見識過歐洲先進武器的暹羅王立刻同意了這項貿易。暹羅大宗貿易線終於開闢了。兩條航線確保了光復軍的大米供應,但是法國佬的存在,讓這兩條航線都面臨著威脅。
第38章 殺戮的理由(十七)
奧卡姆剃刀定律又稱“奧康的剃刀”,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韋澤很喜歡這個理念。對於光復軍來說,韋澤建立的制度看似是非常複雜的東西。但是從韋澤本人的角度來看,他僅僅是對他所知道的東西進行了最簡單的複製,限於韋澤的記憶能力與現在的物質條件,這些制度裡頭還存在大量的缺失。
對於軍委裡頭關於戰略選擇的問題,韋澤最終還是用奧卡姆剃刀定律做了判斷。
光復軍最缺乏的是什麼?有很多。
在這很多缺乏的方面上,什麼是靠光復軍現有能力無法改變的最大客觀難題?鋼鐵可以冶煉,機械加工與製造可以逐步提升,可適於耕種的土地是無法從天下掉下來的。
經過這樣的判斷,最終的計劃還是落在了先奪去長江以南的兩湖地區,從而獲得穩定的糧草供應地。
把這個理論以及推導方法拿出來向軍委說明的時候,軍委也沒有能夠提出反駁的理由。倒是在這個基礎上,大家對於大米航線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認識高度。相當一部分同志都認為在佔領了淮河以南之後,可以暫停繼續北上。在消化鞏固新解放區的同時,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