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便被景瑤制止下來,最終此玉雕以25萬的價格被人拍下。
第一件藏品就拍出了高於起拍價10萬的價格,也算是開門紅了,緊接著,鄒竣龍便說道:“第二件藏品乃是白玉劉海戲金蟾珮一件起拍價為18萬,每次叫價為
工作人員隨即將拍賣品放了上來,所謂劉海戲金蟾其實是大有來歷的,一般三條腿的蛤蟆被稱為蟾,聽說其能吐金錢,乃是旺財之物,古代有劉海修道,用計收服金蟾以成仙,後來民間便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傳說。
眼前這件白玉劉海戲金蟾珮乃是以白玉雕刻而成,玉質通透油潤,滿布黃褐色沁斑,採用圓雕、浮雕、陰線刻等技法而就,劉海五官清晰,平頂披髮,喜笑顏開,手持錢繩,戲逗足下一蹣跚爬行之三足金蟾。
趙卓看得又微微點點頭,此物包漿自然,雖然用料的白玉不見得有多上層,但是古玉乃是看三分材料,七分刀工,這刀工可謂是出神入化,把劉海的神采和金蟾的木訥雕得栩栩如生,好象就是一刀刻成的,按照這雕刻的技法等來判斷,應該是明代之物,算得上是精品之作了。
這金蟾本就是生財之意,乃是很多信風水的商人老闆們家中必擺之物,不過那些金蟾多是工藝品,象這樣雕工上層的古玩往家裡一擺,不僅高出了檔次,更有種借古人生風水之意。
會場裡競拍之聲不斷,最終此物以35萬的價格賣出。
紀小帆不由小聲說道:“張耀光的眼光還真厲害,所收的藏品全部都是能夠賣上好價錢的,絕無偏門。”
趙卓微微頷首,有人搞收藏僅是為了愛好,擺在屋裡好看,有人搞收藏則是為了炒價格,這要眼光準,買到真品一轉手,或者是象玉石籽料之類的,放上幾年,價格就翻了好多。
景瑤卻淡淡說道:“這些東西雖然都是熱門,不過這起拍價都比行情稍高,還居然能以高出近20多萬的交易價完成,這會場裡可少不了有托兒的存在呢。”
趙卓不由得眯了眯眼,託是拍賣會里最常見的現象,也是一種潛規則,都是拍賣行請來的人,甚至在古玩界還有專門做這種事的託,託所做的事情無非就是頻頻舉手競拍,將氣氛炒熱和炒高冷門作品的價格,在拍賣場裡,氣氛是什麼重要的,如果場裡冷冷清清的,誰都不舉牌,難免讓人懷疑拍賣的東西是贗品,然而,若是競拍的人多了,買家就不會太顧慮贗品問題,而且在價格上也會放寬底線,有時候頭腦一熱,就喊出比預計更高的數目來。
當然,做託也是要有水平的,若是被人一眼就認出來是託,那就顯得沒有水準了。不過,就算真猜測有競拍者是託,懂行的人也不會指出來,畢竟誰也不願意這事去得罪一家拍賣行,就象認出贗品也不會指出來一樣。
所以即使有託,趙卓也並不擔心,因為他的心思可不在這些藏品上,唯一感興趣的,便是唐寅的那件《宮廷伎樂圖》,雖然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任何的定論可下,但是身為一個鑑定師,絕對不能夠有這樣的遺憾,所以趙卓靜靜的等著這幅畫的再次現身。
第三十一章 解圍
第三十一章解圍
玉器、字畫、青銅器,連續十幾件藏品的拍賣,幾乎每一件都受到熱捧,會場裡叫價之聲不停,以致於讓人感覺到,眾人口中所喊的價格已經是數目,而不是沉甸甸的鈔票。
當然也有人一不小心頭暈腦熱,叫高了價格,想要後悔卻已經被拍賣師一錘定音,只得氣得直跺腳。
很快的,便到了第十三件藏品,這是一件羊脂玉手鐲,此物為傳世古,通體宛如白色羊脂,在燈光下呈現出純白的半透明狀,還帶著粉粉的霧感,瑩透純淨、潔白無瑕。
光是看到這裡,便讓人認定乃是白玉中的極品貨色,要知道一般的白玉在燈光照射下,都不可能出現半透明狀,更沒有霧感,而且還會有著深淺不一的微黃色,要稱得上羊脂玉,必須要具備最佳的光澤和質地,正因為這樣,羊脂玉才顯得珍稀名貴。
而這件從清代流傳而來的羊脂玉手鐲,其起拍價便達到70萬
鄒竣龍一聲開拍落下,便聽到一個聲音在會場中響起道:
眾人不由得直噓了口氣,齊齊的望了過去,而趙卓根本不消回頭,便知道出聲的是童冬陽,雖然童冬陽乃是童家的二少爺,會場裡自然有不少商人認識他,一見一口氣就加了30萬,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便都紛紛打消了出價的念頭。
而懂行的人則是暗暗驚訝於他的眼力和對價格的判斷,可以說這100萬幾乎可以說很多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