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4)

小說:沉重的肉身 作者:博搏

德法官的上帝的位置。相對性道德就是每一個體有自己的、只屬於自己的道德神,由我思、我欲、我願設立的道德法庭。在道德相對化的生活世界中,道德法庭其實還是有的,不過是自我內心的道德法庭;道德警察也還是有的,不過只在自我內心巡視。道德律令只是“應該”的有限且相對(於別人)的律令,沒有“你應該”或“我們應該”的普遍道德律令。 由於各人有各人的道德上帝,生活世界的道德秩序就是由無數個體的絕對的道德原則構成的,這些道德原則加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只有相對性的道德世界。可是,個人只需要看守住自己的自我生活的情形,只有在修道院和寺院裡才有。具有自己的道德上帝的個人在社會中生活,與他人交往,就會出現個體化的道德衝突,產生道德事件。由此構成道德的關係都是相對性的,個體就面臨如何在只有相對性道德世界中自持的問題。 就拿性道德來說,性感及其道德感是相對性的。對於傳統的柏拉圖—諾斯替—基督教的道德觀來說,Xing愛無法避免罪過的胎記,總帶著生存上的負疚;如今,性感被美化、抒情化乃至神化,這兩種情形都是道德專制論的。昆德拉說,“抒情的性比上世紀的抒情情感更讓人好笑”。性是“模稜兩可”的:既讓人亢奮,又令人反感。究竟是讓人亢奮,還是令人噁心,就要看個人自己的性道德觀及其與誰相交了。對性事的道德感覺並沒有一種客觀的尺度,性道德的述詞也不再是善或惡、符合還是不符合習傳的道德表,而是個人身體感覺的亢奮或噁心。這就叫在相對-性中沉醉。 生活世界的道德品質同樣如此:生活是模稜兩可的,既讓人亢奮,又令人噁心。生活道德的述詞不是真實或非真實、善或惡。無論性感還是生活感,都只是一個個人自己的感覺、令個人自己昏眩(沉醉)的密度。自由主義的小說敘事既要捕捉讓人亢奮的瞬間,又要把握令人噁心的時刻,兩者都是個體真實的生活世界的感覺。 在相對性中沉醉,需要一種情感的距離。 在實際生活中,個體往往難以保持這種距離,以至情感介入過深,結果使得在道德相對性中沉醉變得不可能。人義論自由主義的敘事可以提供一種自如沉醉的倫理訓練,即昆德拉所說的凍結情感。昆德拉從二十世紀的諸多道德情感化的政治運動中看到,道德情感的肆濫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殘害,事事都要問情感如何,是一種“心靈的恐怖”,雙手沾滿鮮血的狂熱分子從來就吹噓偉大的情感。道德專制與情感專制是一個銅板的兩面,所以,應當結束愚蠢的情感調查,學會讓情感非道德化。斯特拉文斯基的敘事音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不僅拆除道德法庭,也要拆除情感法庭;誰如果聽懂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就會懂得,溼潤的眼睛並不比干澀的眼睛更有價值,放在心口上的手並不比揣在褲袋裡的手更高尚。 不可以把在道德相對性中沉醉理解成情感性的沉溺,毋寧說,自如的沉醉是一種情感性的明智,這可以看作是人義論自由倫理的基本德性之一。人義論自由主義的小說敘事要負起訓練這種德性的責任,不僅要描繪只有相對性道德的生活世界,更重要的是涵養在這種道德相對性世界中自如的心性。 然而,反對情感的道德政治化的正當鬥爭,是否應該推匯出否棄任何道德情感?是否可以提出一種情感中立的道德原則?&nbsp&

興奮的倫理價值

“凍結感情”的提案是否真的凍結了情感? 如果說取消倫理國家的道德法庭的結果是個體道德相對的絕對化,那麼,取消社會政治的情感法庭的結果就是個體情感相對的絕對化。 相對化個體情感的絕對化是什麼意思?是即興的興奮:某種高漲的情緒感動上升到不可承受的程度。這意味著絕對認同、完全投身於個體自身相對而有限的現在的時刻,忘卻往昔與將來。 如果抹去將來,以及以往,現在的那一秒鐘便處在空虛的空間裡,在生活和它的年表之處,在時間之外並獨立於時間(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可以將它比之為永恆,永恆本身也是對時間的否定)。(《遺囑》;84頁) 現在的時刻成了永恆,相對的情感就成了絕對的情感。在昆德拉看來,“興奮的一剎那重於整個一生”的價值感覺是自如倫理的價值表中的基本價值。興奮的時刻不一定是重大的神秘時刻,更多的是日常的、平凡的,甚至庸俗的時刻。幸福就在平庸之中。 在這一意義上,自由主義倫理是反浪漫主義倫理的。重要的不是為什麼而興奮,而是興奮本身。薩賓娜半裸著身子,頭戴父傳的圓頂禮帽,從鏡子裡看著自己自蔚而興奮;或者想象托馬斯戴這頂圓禮帽看自己排便,突發興奮,就把托馬斯拖倒在地毯上,即刻發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