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許多人的一種常見病,有時牙疼起來打針吃藥也無濟於事。其實牙疼時,可以用筷子蘸一點味精,然後將味精點到疼痛的牙齒上,疼痛將即刻好轉並很快消失。之後到正規的醫院或正規的牙科診所就診。
牙齦出血
牙齦比較緊密地附著在牙頸部。正常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質地堅韌而富有彈性,刷牙或吃東西時牙齦不會出血,即使用力刷牙也不會引起出血。
那麼,哪些情況會引起牙齦出血呢?原因主要有:牙齒外傷、牙齦炎、牙周炎、全身系統性疾病、艾滋病及血管瘤等。
1.外傷出血
一些諸如刷牙用力過猛、牙線牙籤使用不當、食物過硬等原因均可損傷牙齦引起出血。有明顯的外傷史,則應檢查損傷部位與損傷因素是否相吻合。
2.牙齦炎或牙周炎引起出血
患有牙齦炎或者牙周炎時,會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細菌產生許多有害的代謝產物,對牙齦組織造成損害,使牙齦組織產生炎症,牙齦便失去原有的正常色澤和形態,變得紅腫鬆軟,容易出血。
3.造血系統疾病引起出血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一些造血系統疾病,可引起牙齦的自發性出血;維生素C缺乏症又名壞血病,牙齦出血和牙齦炎是其早期出現的突出症狀;艾滋病患者發生的與HIV有關的牙周病損,如線形牙齦紅斑、壞死潰瘍性牙齦炎、壞死潰瘍性牙周炎,也會伴有牙齦出血。
4.其他疾病引起出血
糖尿病患者由於身體的抵抗力降低,牙周組織發生改變,常出現牙齦出血的症狀。性激素的改變,如青春期、月經期、妊娠期的內分泌變化,也可能導致牙齦出血。有的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如果發現在牙齦上長了一個鬆軟的、暗紅色的腫物,一碰就出血,並且鄰近的牙齒鬆動,則一定要警惕是否是中樞性的血管瘤。這是一種出血兇猛的疾病,會危及生命,應去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一些區域性刺激因素的存在,如牙石、不良修復體、用口呼吸、食物嵌塞等,也會造成牙齦出血。
總之,對牙齦出血不能輕視,不能單純認為刷牙出血是由於刷牙太狠了,因而不敢好好刷牙或者置之不理,久而久之,疾病會逐漸加重。
小貼士:牙齦出血先換牙刷
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應先檢查自己的牙刷刷毛是否過硬,並更換軟毛的保健牙刷,牙周病引起的出血在使用軟毛牙刷後一般能自行停止。
牙齦增生
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白血病、增生性齦炎、青春期齦炎及妊娠性齦炎等都是牙齦增生的主要原因。
1.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
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的特點是牙齦瀰漫性廣泛增生,顏色正常,質地堅韌。增生的牙齦可覆蓋部分或整個牙冠,累及全口齦緣、齦乳頭、遊離齦和附著齦。
2.白血病
白血病導致的全口性牙齦腫大,特點是可覆蓋部分牙面,顏色暗紅發紺或蒼白,鬆軟脆弱,易出血。
3.增生性齦炎
菌斑的刺激、用口呼吸、某些錯位咬合畸形會引發增生性齦炎,多發生於上下前牙。其特點是早期唇側牙齦有炎性腫脹,顏色呈深紅或暗紅,鬆軟光亮,齦緣肥厚,齦乳頭呈球狀增生,甚至可覆蓋部分牙面。病程較長者牙齦炎症減輕後,顏色會變淺或接近正常,但齦緣和齦乳頭會呈堅韌的實質性肥大,質地硬有彈性。
4.青春期齦炎
青少年在青春期隨著體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加上菌斑的區域性刺激,容易引發青春期齦炎,多見於前牙唇側的牙間乳頭和齦緣。其特點是牙齦腫脹明顯,齦乳頭常呈球狀突起,顏色鮮紅或暗紅,光亮,質地鬆軟。
3.牙病的徵兆需認識(3)
5.妊娠性齦炎
通常,孕婦妊娠第三個月是妊娠性齦炎發生的時間,見於單個牙的牙間乳頭,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側乳頭更多見。其特點是顏色鮮紅或暗紫,鬆軟光亮,易出血。分娩後會逐漸自行縮小,但必須去除區域性刺激物才能完全消失,有的需手術切除。
小貼士:藥物性牙齦增生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大侖丁)、免疫抑制劑環袍菌素A、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心痛定)等都會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其特點為牙齦纖維性增生和體積增大。此症常發生於全口牙齦,但以上下前牙區較重,增生範圍廣泛,程度較重,一般不波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