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預防齲齒的發生呢?可以從以下簡單的“三招三式”做起。
第一招:保持口腔清潔,控制細菌生長。
口腔不清潔,是細菌有機可乘的主要原因,所以,做好口腔衛生是預防齲齒的主要措施之一。堅持每日三餐後刷牙,可有效地減少和控制細菌的生長。青少年不要在睡前吃零食,尤其是甜食,以免粘在牙齒上的糖類發酵,使牙齒受蝕損壞。
第二招: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病變。
早期齲齒產生時,由於沒有任何症狀,患者自己並不知道,所以常會被忽視。一旦產生了自覺症狀,說明齲齒已經進展到較深的位置,需要更多的治療時間和費用。因此,定期檢查,可以幫助發現齲齒,早診斷,早治療,痛苦少,花費少,效果好。
定期檢查並非一律每半年檢查一次,應該根據年齡及每人的口腔情況、身體狀況而定。家長應在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後的6個月內,做第一次口腔檢查,然後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檢查一次;幼兒及學齡兒童需3~6個月檢查一次;老年人由於患根面齲和腫瘤的機會增加,應半年檢查一次。
第三招:改變飲食結構,控制糖類攝入。
現代人的食物越來越精細,含糖量不斷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製蛋糕等,這些軟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齒表面,為致齲細菌提供了充足的“糧草”。因此,儘量限制此類食物的攝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類等食物,以促進牙齒的健康。
在生活中,施展以上三招的同時,還可同時運用以下“三式”:
第一式:刷牙的姿勢。
正確的刷牙姿勢是上牙從上向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頜面時,將牙刷置於咬頜面上,稍用力沿水平方向來回刷,上、下、裡、外力求全刷到,儘量做到“三三三”,即每日三餐後3分鐘之內進行刷牙,每次刷牙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
第二式:潔齒的方式。
使用牙線可有效剔除牙齒間嵌塞食物並清潔牙齒鄰面菌斑。使用時,從牙線盒內拉出50厘米左右的牙線,兩端纏於雙手的中指上,中間留出5厘米用以清潔牙齒。用拇指與食指操縱牙線,先將牙線滑入牙縫內,然後牙線緊貼牙齒鄰面,將牙線滑入齦溝內,從齦緣向冠部的方向輕輕刮動4~6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清理另一牙的鄰面。潔齒的時間可在每晚睡前進行。
第三式:健牙的方式。
氟素對牙齒的堅固起著主要作用,還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牙齒補充氟素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氟化物牙膏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途徑。此外,還可以用氟化鈉溶液漱口,具體做法是:在徹底刷牙後,用氟化鈉溶液每週含漱一次,或用氟化鈉溶液隔週一次,或用氟化鈉溶液每天含漱一次,每次均為10毫升,用力含漱1分鐘,漱完後30分鐘內不要漱口或進食。
如果你掌握了這“三招三式”並堅持運用,齲齒對你一定會避而遠之。
小貼士:齲齒的自我檢查
有以下異常改變或有自覺症狀時,建議及時去牙醫處做進一步檢查及必要的治療。
1.牙齒顏色的改變:對鏡仔細觀察牙齒有無顏色的異常改變,主要注意後牙咬合面及唇舌面的窩溝處、前牙兩牙之間的牙縫、牙齒唇頰面的牙頸部等顏色的改變。如果咬合面的窩溝處顏色呈墨浸狀,有可能牙齒已經齲壞。
2.牙齒形態的改變:發生齲壞的牙齒表面會變得不完整,有的形成洞,有的形成小碎塊脫落。
3.牙齒質地的改變:被細菌侵蝕後的牙齒硬組織會脫鈣、變軟,在承受咀嚼壓力時可能斷裂,形成較大的齲洞。
4.牙面清潔度的改變:牙面經常粘有食物、軟垢等,有刷牙去除不了的色素沉著。
5.自覺症狀:在遇到冷熱刺激或吃酸甜食物時,有痠痛不適的感覺。
txt小說上傳分享
1.兒童:健康牙齒,從小抓起(1)
影響孩子牙齒健康的九大“惡習”
孩子幼嫩的牙齒需要從小保護,但孩子們一些看似正常的小動作其實是壞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健康,家長們要特別注意。
1.吮指
幾乎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過吮指的習慣,如果到了五六歲仍不改正的話,會造成孩子牙齒明顯的錯合畸形。吮指時,如果是把拇指放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間,會阻擋前牙的正常萌出,上下牙齒就不能正常接觸。
2.舔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