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文人遭遇皇帝 作者:水王

慣戰,金槍不倒,頂多不過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會餐罷了。

儘管如此,陳康祺還是相當羨慕這位老爺子活得頗夠意思的一生。

“惟生際承平,天假耆壽,文名蓋代,福慧雙修,殊為文人難得之遭遇。湖樓請業一圖,香粉琴尊,丹青昭影,不可謂非湖山韻事也。”(《郎潛紀聞二筆》)

因此,袁蔣趙三人之中,要以袁枚最瀟灑,最豁達,最想得開,最活得自在,最懂得生活享受;同時,也是在有皇帝同時還有文字獄的年代裡,在隨時隨地都可能因一個字,一句話,一首詩,一篇文章,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充軍發配掉腦袋的年代裡,最明白如何明哲保身,自求多福,如何不談政治,專管風月,如何在不開罪統治者的情況下,與統治者保持著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若即若離,而又不即不離的關係,當了十年小小的縣官,三十出頭年紀,就趕緊辭官逃回家來的一個聰明睿智的中國文人。

當然,這是一種壓迫下的逃避,但也是逃避壓迫的中國文人,所能採取,或者不得不採取的最佳生存方式。說老實話,求殺頭,在清代,是極容易的一件事,你不求,他們也要摸摸你的脖子,看看從哪兒下刀,讓你活得不那麼自在的。如果你真是殺身成仁,老子跟你拼了,其實倒是成全了統治者,他們從此少了一塊心病,你也同時等於了零。

txt小說上傳分享

乾隆三才子(4)

老兄的腦袋掉了,還會有其它和後來嗎?所以,袁枚的政策是:活下來,不死。爭取活,多活。而且,快樂地活。一活,竟活到了八十一歲。我就不相信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一位寫了四萬首詩的皇帝,會不知道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活著一個基本上不甚賣他賬的詩人袁枚嘛?隨園老人是他的臣民,不錯,但已不是他馭下的奴才。正是這點“自由”,權且保住自己的命,這位老先生有可能跟乾隆爺比著活。雖然這種極消極地給統治者添堵,未必能起到什麼功效,但也未嘗不失為一種抗爭的手段。不過,人各有天,袁枚最終未能活過乾隆,但詩人死後兩年,弘曆也隨之駕崩了。

無論如何,這位長壽文人,活出了他的價值。

“餘巳未同年,多出仕封疆,內調鼎鼐者,可謂盛矣。近都薨逝,惟以奉母故,空山獨存,想勤勞王事者,畢竟耗心力,損年壽耶?嵇康有‘圉馬不乘,壽高群廄’之語,似亦有理。宋人《詠古樹》雲:‘四邊喬木盡兒孫,曾見吳宮幾度春,若使當年成大廈,也應隨例作灰塵。’”(《隨園詩話》)

看來,他這番表白,很有一點點賣乖的意思,其實,我認為,倒是老先生對他所選擇的這種生存方式,所作的肯定。

袁枚,乾隆四年(1739)進士,這年他23歲,授翰林庶吉士。所謂“庶吉士”,有點當今進幹部學校進修培訓,然後另行分配工作的意思。他26歲時外放江南,先後在江蘇的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當了七年的縣太爺,據《清史稿》,“遇事盡其能。”在任頗有政聲,但他“不以吏能自喜”,33歲時就辭職不幹,下崗回家了。第一,我想他可能因為拔擢無望。第二,他自己也覺得官場險惡。第三,也許如此,也許並不如此,大清王朝,無官不貪,他焉能例外,估計撈得也差不多了。就此金盆洗手,一直到老,到死,也不再出山。

中國文人不想當官,或有官不當,具有此等覺悟者,恐怕不是很多的。當了官能激流勇退,不是駑馬棧豆,戀戀不捨,而是義無反顧,抬腿就走,具有此等勇氣者,好像就更少了。而根本未到應該致仕的退休年齡,他也用不著偷偷摸摸改履歷表上的出生年月;33歲,按當代說法,剛過退團年齡吧?袁枚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魷魚,這不僅是中國文人的唯一,說不定還是世界文人中的第一呢!

他在江寧任上,曾購得小倉山畔一座廢舊園林,略加修葺,名之隨園。後來,《紅樓夢》走俏時,老先生竟腆著臉自我吹噓,“彼大觀園哉,即舍下之隨園也。”他大概依據此園原系康熙織造隋氏舊產而有此猜想;人,有金絕對是要往臉上貼的,文人,猶甚,反正吹牛也用不著上稅。據清人錢泳《履園叢話》:“隨園在江寧城北,依小倉山麓,池臺雖小,頗有幽趣。乾隆辛亥春二月初,餘始遊焉。時簡齋先生尚健,同坐蔚藍天,看小香雪海,讀畫論詩者竟日。”按我骯髒想法,當時,他作為江寧知縣的這次地產交易行為,肯定有貓膩,肯定三文不值兩文,而且肯定名曰廢園,未必會多麼荒蕪頹圯的。

乾隆十三年(1749),他辭官後退居園中,以詩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