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一。’”
翻成白話文,要費點口舌:“孟子見到梁襄王,出來以後,告訴人家說,‘遠遠望上去不像一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了看,也沒有什麼使人敬畏的地方。突然間,他向我提了個問題:先生,你說天下怎麼才能安定呢?我就對他說,大王,我認為天下的安定,在於統一。’”
“不似人君”,這是個相當負面的評價。若是加在哪位皇帝身上;或者加在那位雖不是皇帝,但握有權力的統治者身上;或者加在那位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統治者,但坐在一個相當重要位置上的什麼人物身上,就等於說此人不是那材料,不是那東西,比成語“尸位素餐”還差勁。至少那個空佔職位而不盡職守的傢伙,還有一個樣子在,而梁襄王,大概是一個站無站相,坐無坐態的上不了檯盤的二賴子。
中國歷史上,先後出過三百多個的皇帝,其中,“不似人君”者,頗不少。這大概是中國在漢唐時曾經是世界上的領先國家,後來到了明清,不領先反而成為落後國家的重要原因。
孟子幹嗎一出魏國都門就大講主人的壞話呢?這是有歷史淵源的。他早些年,曾找過樑襄王的爹,也就是舊時啟蒙讀物《孟子》,第一章:“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的那位。當時,孟子很以為自己的學問,能得到一份精神教父的工作,結果碰壁而歸。
老子死了,兒子接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