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海盜襲擊,船長腿部中彈。船員駕駛“東億”號加大馬力衝出包圍,成功逃過了海盜的毒手。
第二天,裝有1000噸燃油的“潘萊德”號在同一水域遭遇海盜。海盜擁有火箭炮和M…16、AK…47步槍,駕駛著七八艘漁船對油輪窮追猛打,最後劫持了油輪。海盜大搖大擺地駕駛著油輪來到印尼海域,洗劫了所有船員,並劫持船長等3人,最後駕駛一艘漁船逃走。海盜開出的贖金是10萬美元。
2003年10月,4名水手在一艘拖船上遭到綁架,至今仍有2人下落不明。而在2004年1月份的一起事件中,由於綁架者與船主談判破裂,有4名船員慘遭殺害。
2004年6月,一名30歲的馬來西亞漁民鄭楚舟像往常一樣,在夜間來到馬來西亞半島西側的海上捕撈魚蝦。這時,一夥手持步槍的人駕船靠近了他的小木船。“他們對天鳴槍,要我上他們的船。他們很年輕,大約25歲左右,板著臉,看起來像電影裡的匪幫,其中一些人的頭上纏著印花頭巾,所有人都端著步槍,有幾個人還扛著火箭筒。我嚇傻了。他們要我哥哥把船開回去等電話。” 鄭楚舟後來回憶說。
對鄭來說,這是8天噩夢的開始。他覺得,海盜把他帶到了蘇門答臘島的某個地方,然後每天晚上從一片叢林中的空地轉移到另外一片叢林中的空地,白天就隱藏在深密的樹林裡。一天早上,鄭被捆綁著押上一條小船,在槍口下登上一艘漁船,返回了馬來西亞(鄭和他的家人堅持說他們並沒有付贖金)。
鄭生活的漁村距離首都吉隆坡200公里。他的遭遇在村裡引起了恐慌。當地政治家蔡同山說:“這是我們的漁民首次遭到綁架,就好像孩子在自家起居室裡被搶走一樣。”“如今,全村人都不敢出海了。看看這些拴著的船,這會兒本來應該在海上打魚的。我們要靠海盜的恩賜吃飯了。”
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度洋大海嘯是震驚世界的大悲劇,多達16萬人喪生。但它也使兇悍無比的馬六甲海盜暫時沒了蹤影。當地有訊息稱,這是因為印尼分離組織“自由亞齊運動”在這次災難中元氣大傷,而分離組織與海盜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分析家指出:“這些海盜要麼在災難中死了,要麼就是搶劫工具被毀。”
“不光是平民,海盜組織在海嘯中可能也損失慘重,需要時間重新積蓄力量。”新加坡的專家許可博士這麼認為。而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前往災區援助的各國軍艦“對海盜活動強大的威懾作用”。
但海盜的“復原”能力非常驚人。在沉寂了短短的兩個月後,他們又馬上蠢蠢欲動,製造了幾起劫船事件,海盜險情再度反彈。就其發案頻率之高來說,尚無先例。海盜報告中心不無憂慮地指出:“馬六甲海峽的海盜重新活躍起來了。”
2005年2月28日,馬六甲海峽北部水域發生海盜襲擊拖船事件,被擄走的拖船船長和1名船員一直下落不明。據馬來西亞中部的馬海軍“紅土坎”基地發言人卡麗瑪說,紅土坎海軍基地巡邏艇“KD佩達納”號當晚9時左右在檳城(即檳榔嶼)以西約70公里的水域,協助救起1名受傷的工程師(該工程師的腿部被海盜開槍擊中)和5名船員。海盜還綁架了船上的船長和輪機長,兩人後來被釋放。
馬六甲海盜曾猖獗一時(3)
2005年3月12日,一夥武裝人員在馬六甲海峽使用火箭彈發射器,襲擊並一度劫持一艘滿載不明可燃化學品的日本運輸船。海盜報告中心說,35名海盜登上了“MT特里…蘇木都剌”號運輸船,船長和輪機長被挾為人質。
2005年3月14日傍晚6點半,30多名海盜手執火箭筒,在馬來西亞檳城海面襲擊了一艘名為“伊達藤”號的日本拖船,扛走了裝有2萬多美元現金的保險箱,導致3人失蹤(1名日籍船長、1名日籍工程師和1名菲律賓籍船員)。據報,“伊達藤”號船員曾向中心求救。報告說,拖船遭到人數不詳的武裝海盜襲擊。
在這幾起案件中,海盜都無一例外地動用了火箭筒這樣的重型武器,“這在國際海盜史上也是第一次”,國際海事局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這樣寫道。
2005年7月2日,兩艘聯合國包租的船隻,在相隔很短時間內也在馬六甲海峽遭到海盜襲擊。事發時,這兩艘船均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前往亞齊途中。海盜偷走了船上一些屬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為印度尼西亞亞齊特區的海嘯災後重建準備的現金和建築材料,但沒有人員受傷的報告。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