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他們裡面挑選,如何?”
所謂“十二石弓”指弓的拉力,春秋時一石約今三十公斤。但這個資料似乎是統計局出的數字,只過嘴癮,與精確無關。其實,古人凡涉及到資料記錄上,向來是不準確的。因為加上阻尼效應,張開“十二石弓”需要的拉力超過半噸重,即使現代奧運會大力士冠軍,也拉不開“十二石弓”。
師偃搖頭笑著說:“魏家武士勇冠天下,在這方面我們沒法超越。而要將挑選武卒的標準向魏氏靠攏,就牽扯到主上常掛到嘴邊的那兩個詞:體制。魏家有一套完整的培養體制,能保證大多數男人成年之後,接近武卒的標準。而我們趙氏的培養體制則完全不同,我們培養的是觀察力與敏捷性。所以我們無論如何努力,武卒在體格上永遠趕不上魏氏。”
趙武在上面拍手:“好了,具體怎麼挑選武士,補充家族兵力,那是師偃的活兒;至於軍械物資方面,該東郭離考慮;家族武士享受的待遇,由師修負責策劃;而這一切由齊策居中排程……我們現在該考慮:陳國怎麼辦?”
對於這個事,家臣們早已商量一致,由齊策統一回答:“南方的商路,看來只能放棄了。畢竟楚國的力量不容忽視,我們也無法挑戰。不過,這些年來,我們已經換回了足夠的金銀,這些貴金屬,雖然數量少,但現在都是物與物交換,我看那些貴金屬的數量應該足夠了。”
趙武想想,記起英國中世紀據說有個全球首富,家產不過一萬多英鎊,也就是一萬多枚金幣。這個家產數量,據說相當於英國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到了中世紀,全英國能有六萬到七萬金幣,就足以應付全國的市場交易了。
趙武自嘲的笑一笑:看來,我過於用現代思維來衡量古代了。
趙武站起身:“我明天正式上任,接管司徒府,上任第一道命令就是鑄造新貨幣,整頓市場秩序。我們晉國過去的貨幣體積太大,不適合交易攜帶,我決定鑄造金、銀、青銅三種新錢,以規範國內的市場交易。”
齊策雖然學了管仲的經濟學,但他還是不懂這裡面的道理:“主,照你這麼安排,金銀幣的價值太大,這兩種錢幣顯然不會出現在日常的交易中……我估計,日常交易中,銅錢都很難看到,如今大多數交易都是以物交易,我們有必要那麼費力嗎?”
趙武努力糾正齊策的觀念:“策,金銀幣雖然不會出現在日常交易中,但只要三級“貴金屬等價體系”建立了,體系內的東西才可以稱之為“貨幣”。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只有銅錢存在,單一的銅錢它不該稱為“貨幣”,只能是一種用於交換的“等價物”,唯有將整個體系建立了,體系內的每一種等價物,才可以合併稱之為“貨幣”。算了,這個道理我也不太懂,我只是覺得,有了三級兌換體制,大額交易與小額交易可以隨時切換,便於商品流通。你聽不懂不要緊,按照我的方法施行,慢慢的自會有人研究出裡面的理論。”
趙武這純粹是不負責任的做法,然而,晉國公卿是分工明確的,他負責商貿與農耕這塊事務,他的決定就是最終決策。
當晉悼公進入成周的領地,晉國的新錢已經傳到了成周。悼公向周王室敬獻禮物,周王室回贈的賞賜居然是銀幣,這幾枚銀幣拿在手裡,讓悼公很鬱悶:“這……居然是我晉國的新錢,我可是晉國國君耶,我怎麼不知道咱晉國發行了新錢?”
荀罃親切地提醒:“看來,我家那個武子是上任了。”
悼公又問周王室派來聯絡的卿單靖公:“我晉國除了發行這些銀幣,還有什麼錢?原先那些青銅錢呢,廢除了嗎?”
單公回答:“啊啊,今年我女兒給我送年禮,除了送來一堆銀幣外,還送了十枚金幣,以及一堆新銅錢。”
悼公急忙催促:“拿來看看……我這位國君,居然要從王室見到自家的錢幣。”
新銅錢還保持內方外圓的形狀。錯了,內方外圓的錢型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製定的標準。這時代,大多數錢幣是鏟形,偶爾也有其他形狀,比如橋型、磬型……
單公拿來的銅錢都用繩子穿著,每一千枚為一串,價值一枚銀幣。那些銀幣與金幣也是圓形,形狀大小活像現代的一元鋼幣,幣有一層外圈,圈邊鑄造著細密的齒,幣的陰陽兩面都用衝壓法,衝壓出圖案。一面刻著錢幣的價值,一面刻著周天王的年號。這時代,波斯、埃及、希臘、特洛伊、羅馬,使用的都是衝壓錢幣,而趙武這一次努力,使得晉國與世界同步了。
悼公翻來覆去的欣賞著晉國的新錢,周圍的卿們對經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