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大聖傳 作者:江暖

仍記得墨青色的天空,山雨時停時落,還有在大雄寶殿中,聆聽的那一場禪唱。

雖然不是由天眾龍眾吟誦,只是出自凡人之口,想來也不會是叫做“禪心法會”,不過在高大幽深的殿堂中,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佛”的存在。

當然,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就只是站在欄杆之外觀望,心緒隨著禪唱飄飛,忽然有一個大不敬的念頭生出——如果是假的怎麼辦?

好吧,這已經不像是廣告宣傳,有點像是砸場子了。

但還是忍不住擔心,玄奘萬里西行才取到的真經,歷代高僧所奉上的一生,億萬僧眾所信奉的一切,如果釋迦牟尼只是一個突然異想天開的富家子,那豈不是一個天大的玩笑,而且持續了千年,貌似還要持續下去。

我們八零後這一代人,已經離宗教很遠了,過往所受的種種教育,“封建迷信”四個字彷彿已經蓋棺定論,稍作解釋的話就是“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其統治,用來麻痺民眾的精神**”最後就算添上一條“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似乎也只是權宜之計。

然而簡單的否定,把古人當做傻瓜,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深入的思考的,卻不免覺得悚然,因為如果一件影響如此深遠、波及如此廣泛都有可能是一場夢幻空花的話,要如何證明我們今日的種種,不是沉迷於另一場信仰呢?

單獨的個體在千年的巨大跨度,數以億計的龐大數量,實在是太渺小了,小到根本看不清自己存在的位置,我望著那一尊佛像,我知道我必須找個理由來安撫自己,來證明他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各種宗教研究類的書籍,堆在一起恐怕像山一樣高,我也看過不少,自認得不出更高明的結論來,但那些知識像其他所有知識一樣,在真正領悟之前,始終隔著一層無形的牆,思考終歸是無法替代感受的,用佛家的說法就是還沒有“悟!”

思考終歸是無法替代感受的,而在經歷了人生種種煩惱之後,終於有所“頓悟”,作為一個小說家,首先要分享的當是“感受”。

我忽然間明白,今人評價古人,很容易“隔岸觀火”,然後再說出幾句“何不食肉糜”的蠢話來。

假如回到幾百年前,生活在一個平民家庭,不是那麼開心的穿越,就是作為一個古人而存在,瘟疫、災荒、戰亂無處不在,就算恰好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一場感冒、一個小吏,天氣不小心熱了一點,雨不小心下的多了一點,都可能將你的生活打入深淵,這是怎樣的一種恐怖。

吃飽穿暖的現代人,尚且要為了煩惱找心理醫生諮詢,若是連生都難以切實保障,又有誰能來安慰呢?恰好你又沒受過教育,連大字都不識一個,平生最大的活動範圍不過是一個縣城,又是怎樣的一種困境。

現在有很多人都說中國人缺乏信仰,似乎像是人沒有靈魂一樣可怕,卻並不明白,能生活在一個不需要信仰也能活下去的世界,是怎樣的一種幸福。

往事雲煙,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向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心理醫生拜了一拜,轉身走出大雄寶殿,感受過恐懼、不安、痛苦的人能明白他存在的意義,他曾立身於火海之中,以其光芒萬丈來感召世人。雖然無人知道極樂世界是否兌現,但總算讓這座火宅沒那麼煎熬。

佛門廣大,普度眾生,並非虛言。

如果大佛有靈,聽到我這番言語,不知是會一招如來神掌打下來,或者拈花一笑,瞭然於心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山是“天姥山”,不必諱言,這不是一座很出奇的山,如果不是導遊專門指出,我甚至沒能將它從群山之中分辨出來——這又是像砸場子的話——雖然早有這個心理準備,但是站在山前,依然能深切的感受到夢境與現實的差距。

不過世事皆是如此,少林寺不是那個武俠小說中的武學聖地,武校倒是有不少。斷橋上自然也從來沒有白娘子與許仙走過,就只是一座石橋而已,而且在節假日的時候,你真的擔心它會突然斷掉。

在天姥山下的平臺下徘徊了一陣,大家很輕易就一致同意不去爬山,也都表現出了失望的情緒,不過你若以為我會像旁人一樣失望下去,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是何等叛逆的一個人啊!

於是有了下面一番思索:回想起來,我其實並不是來看山的,而是尋夢的,尋李白那一場夢,見證一個奇蹟!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若定要在中國古人中評出一個“仙”來,李太白當之無愧,號曰“詩仙”,想他遙隔千里之外,憑著一杆狼毫,點化了這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