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大刑場1927 作者:青詞

第三章(1)

從偏僻的山區來到這江南金粉地,千里行程,數不清的曲折。一路走來蘇秀容已再不是那個在深宅裡望著窗子發呆的鄉村少女了,自她跨出蘇家大門的剎那她就已經永遠地離開了那個山鄉。她屬於這裡,她有信心,她會屬於這裡。

或是,這裡屬於她。

但眼前這位衛少爺仍然陌生。或者說,衛少爺對她的態度很陌生,由始至終,他都沒朝她瞧上一眼。

不過這不要緊,這不影響她對衛少爺心懷感激。起初她以為幫助她插班進入金陵女中的人是俞先生,但後來她知道真正幫上大忙的人物是衛少爺。誠如俞先生所言,衛少爺在金陵城裡很有門路,只不過給金陵女中的校長打了個電話,這天大難事就辦妥了。雖然衛少爺並不熱情,她還是畢恭畢敬走到他跟前去。

“您好衛少爺,謝謝您,衛少爺。”她朝他鞠躬。

“唔。”衛少爺還是倚在軟椅上,連眼皮也沒抬。他的確有些不高興,俞志銘帶著這女子不合時宜地走進來,打斷了他欣賞得興味正濃的評彈。

“為搭謝衛少爺此番鼎力相助,鄙人擺了點薄酒,請衛少賞光。”氣氛有些尷尬,站在門口的蘇德信也只好走了進來。

“小事一樁,我也沒出什麼力,這就不必了罷。”衛楚恆還是半閉著眼睛。

“楚恆……”俞志銘也覺得尷尬了。

“行了志銘,我跟你說過,這是小事,不要張揚。”這幾人玩車輪戰,弄得衛楚恆是真有些不耐煩了。“你張揚出去,那普天下的人要進學校,都來找我,我可就得忙死了。這樣罷,既然蘇先生已經擺了酒,也別浪費,你們去找楚楚吧,她和這位蘇小姐是同學,同學之間認識一下,吃吃飯,也算是增進友誼。”說到這裡他的眼皮總算抬起了一點兒,從眼縫兒瞧出去,他瞧見了蘇小姐。

蘇德信和俞志銘站在街頭目送載著衛小姐和蘇小姐的黃包車走遠,這才回過頭來。每個月的津貼不多,蘇德信的宴席開得也並不隆重,不過禮輕情義重,衛小姐倒是興高采烈,拉著蘇小姐的手問長問短,這總算使他感覺到了欣慰。

送走兩位小姐,他們回到碧玉巷。

“這個小俞,真是一點兒紀律也沒有!”他們一踏入大門,裡面就傳來一個人的聲音。碧玉巷的確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那是南京的組織機關。方書記揹著手從屋子的這頭走到那頭,又從那頭走到這頭,正說著這句話,就看見俞志銘和蘇德信走進來。不過他並未覺得尷尬,反倒理直氣壯,皺眉道:“小俞,你明知道下午要開會的嘛……你這是上哪兒去啦?”

雖然遲到者並不只有俞志銘一個,但方書記的眼睛只放在他一個人身上。

俞志銘自己也不知道這怎麼回事,打自來到南京的頭一天,他就與這位方書記齟齬不斷。

南京工運書記方於才是根正苗紅的工人出身,早年在張之洞的漢陽鐵廠當童工,鐵廠搬遷到上海他就隨了來。而現在他已經被高薪聘進了西江鐵器公司做了工頭,與其他工頭不同,他是受苦人出身,所以對治下工人特別同情,當共產黨在這個廠開展共產主義基礎教育吸收黨員發展革命勢力時,第一個就把目光瞄上了他。

方於才沒念多少書,就算經過了共產黨著名學者兼理論家曲楓同志的親自培訓,就算曲大才子使出渾身本事將共產主義理論講解得活龍活現通俗易懂,方書記對這場革命一定是共產主義的革命而不是其它什麼的革命還是沒能有多少透徹的理解。不過這不要緊,不妨礙他最後取得領導楓的信任而成為南京工運的領軍人物。在曲楓看來,理論理解的透徹是能力問題,熱情是否高漲是是態度問題,兩者相較,態度更關鍵。方於才恰恰在關鍵問題上做得很好,為革命,他甚至把自己名字都作了些許修改。他名字裡的“才”本來是發財的“財”,但參加革命總不能是為著發財是不是,革命需要人才而不是發財,於是他在入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只可惜他的工友們都不大識字,在這些人眼裡,只要念起來沒分別,哪個“才”都一樣。

第三章(2)

所以方書記的革命態度是端正而積極的,革命物件也是分明的,他對俞志銘的看法也不是心存偏見,而純是來自俞志銘那令人生疑的家庭背景。方於才認為,象俞少爺這種家裡開著鹽鋪米店的資產階級少爺也拎著腦袋來幹革命,若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就是另有所圖。而同時,俞志銘的種種表現也在似乎在佐證著這一結論。遠的不講,就拿他這兩天老是盤算著要介紹他那姓衛的朋友加入革命,那就很是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