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間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南宋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軟禁。其人文采風流,頗有詩名,後仕金為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封河內郡開國公,並被尊為“國師。”金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皇統六年,宇文虛中與上京會寧府的宋朝俘虜密謀起兵,突圍回宋,密謀敗露後被殺。也算是個忠義之士。
齊小遠到江寧府衙門,宇文粹中著四品官服,己在二門等候。
齊小遠進了大門,在二門外站住,肅容道:“宇文公,請上座,容小將謁見。”
宇文粹中極善相法,仔細看了齊小遠一眼,心道:“鳳眼蠶眉,氣宇軒昂,乃是胸中大有丘壑之輩。倒不能怠慢了。”笑道:“朝廷體制,州府主官不準迎送大軍,所以本府也不便去軍門奉拜。有勞將軍過訪,請進。”
宇文粹中官位比齊小遠高許多,進了大堂,齊小遠便要行以堂參的大禮,宇文粹中慌忙避讓,道:“聖上賜將軍緋銀魚袋,我不敢受此大禮。”
齊小遠本官是正六品右武大夫,但賜緋銀魚袋就是五品以上待遇。所以宇文粹中這樣說。
齊小遠笑道:“虛銜累人。”還是以普通下屬參見上官之儀,行了一禮。
“呵呵,我久聞將軍大名,今日終於見到了。”宇文粹中走下堂,握著齊小遠的手笑道,“我已令四司六局治宴,今晚便給將軍及貴軍眾將校接風。一起來吧!呵呵……”
“宇文公太客氣了。”齊小遠道,“小將先替屬下謝過了。”
“什麼話?”宇文粹中正色道,“貴軍一路行來,紀律嚴明,於民秋毫無犯,不僅百姓感恩,我這知府也極有臉面。”
其時出軍即是擾民。像梁山軍這樣規規矩矩的,在當時真是絕無僅有。尤其是梁山軍本是草寇,做到這樣,更是難得。
當晚,齊小遠、盧俊義等眾將皆來府衙赴宴。因齊小遠事先三令五申,嚴明軍紀,雖酒宴豐盛,還有伎樂助興,當夜並無一人醉酒,連李逵都老老實實的。賓主盡歡而散。事後宇文粹中感慨了許久。
第二天早起,齊小遠升帳,召盧俊義、吳用等天罡將領議事。他雖是軍人,不過是消防兵出身,對古代戰爭也只是從書本中讀到過,其實一竅不通。小說中描寫打戰,往往是雙方扎住陣腳,兩將出馬,喝一聲“來將通名,”便即開打。哪個將領勝了,自己一方就勝了,一場戰鬥好像就是兩個人的事。史書所寫戰鬥,倒是很少這一套描寫,但也是語焉不詳。
齊小遠自問是門外漢,便放手讓盧俊義、吳用制訂方略,他只須聽眾將陳述,最後下決定就行了。反正童貫剿滅方臘的經過,大致戰略情形,齊小遠都看過相關資料,知道該怎麼判斷。“老子就是漢高祖,不善將兵,卻善將將。哈哈……”他自嘲地想,卻也有些得意。
在梁山出兵前後,明教勢力擴張迅猛,先是方七佛率六萬人取崇德、圍秀州;原先盤踞在婺源一帶的明教大軍,也已攻克開化、常山、江山等地,直抵江西信州城下;另一面,陳箍桶等率勁旅連取婺州、衢州、青田、縉雲、處州;這樣一來,北起蘇州城郊,南抵信州城下,東到溫州灣畔,西達黃山之顛,兩浙各路的杭、睦、婺、衢、處、蘇、湖、秀、越、溫、臺和江南東路的歙、宣、信十四州的區域,皆入明教掌中。明教兵力幾達百萬,實際佔領了六州五十二縣。
盧俊義等制訂的計劃,是兵分兩路,東西合圍。具體的步驟是,東路由齊小遠、吳用統領,以秦明為先鋒,以肅清蘇州地區的義軍為目標,然後直撲秀州,與秀州守將取得聯絡,內外夾攻,爭取全殲明教佈置在北路的唯一一支勁旅,斷明教北竄之路。
西路以盧俊義、朱武統領,以林沖為先鋒,沿宣州涇縣南下,聚殲歙州地區的明教主力,待與東路會師,把方臘的主力逐步逼回青溪老巢,進而就地圍殲。
齊小遠聽過計劃,道:“不錯,等戴宗兄弟回來,彙報杭州的情形,就可以出兵了。對了,軍師,派兩員偏將去替換魯智深、武松,我這裡要用到他們。”
原來齊小遠看“水滸”中是寫道魯智深擒方臘,野史記載是武松獨臂擒方臘,正史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韓世忠,一說是辛興宗。齊小遠心道老子就信小說和野史。眾人又怎知主帥轉著這樣的念頭?對他這決定自是莫名其妙,莫測高深。
出師在即,時間緊迫,下帳之後,齊小遠便趕緊領著石秀、安道全、扈三娘去探訪自已的“故居。”他很想看看一千年前的家鄉是什麼個情形。這次算是微服私訪,四個人都換上了平民裝,僱了一輛平板馬車,齊小遠和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