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2 / 4)

小說:維多利亞的秘密 作者:青詞

萬英鎊,即1850萬兩白銀。修鐵路還真是巨貴啊,快趕上戰爭賠款了。唐寧根本不把太平軍放在眼裡,直接把太平天國的首都以及幾個蘇南的佔領城市劃在了規劃中!

大清工部以國土規劃參股10%,不出錢,技術團隊法拉第團隊、諾貝爾團隊、通用動力團隊、布魯內爾團隊每支團隊佔股5%,共計20%,不出錢。蘇黎世銀行出資100萬英鎊,佔股14%。

大清新聞報對美國的鐵路運營情況和蘇黎世銀行組織的這個團隊進行了詳細地介紹,清朝的王公大臣居然信心大增,籌措到白銀350萬兩,摺合股份約13%。面向大清商人和百姓籌款,這些人看到王公大臣投錢了,又有工部參股,建設團隊也似乎很強大,他們也敢出資,祁泰裕、徐榮村等晉商、粵商對蘇黎世銀行那是太如雷貫耳了,在他們的帶動下,商人和富裕平民居然籌措到了700萬兩白銀之巨,合26%股份。

剩下的37%交給外資,這個就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瞬間就集資到185萬英鎊,跟搶錢似的。其實……這一次恐怕唐老闆要讓大家失望了,鐵路這玩意兒能賺得到多少錢呢。小賺一點應該是可以的,暴利是不行的。

第156章 財務

恭親王不敢擅自作主,奏請咸豐帝,得到指示,願出錢以求和,但不要籤領土割讓,也不要表現得對領土太過看重,現在大清疲弱,能拖就拖,最多出到一百萬兩。兩千萬兩都賠進去了,也不再乎多這一百萬兩。

海參崴對俄國人太重要了,俄公使打的好主意,先敲詐一大筆,然後再找機會簽約,他們才不信大清的改革會成功,俄國本身就是個例子,農奴制改革這麼久了,法律也明文規定了,還是很難執行下去。最後,大清打落門牙往肚裡咽,才把調停資費鎖定在兩百萬兩。

這一次,大清要一次性支出2700萬兩額外費用,因太平天國佔據了大清半壁江山,原本歲入4000萬的朝廷一下子變成了2000萬。2000萬是個什麼概念?鴉片戰爭之前,大清養的60萬大軍就要耗費2000萬,現在南有太平軍,北有捻軍,而朝廷的財力已經到了極限,根本就拿不出這2200萬賠款+500萬剿匪合作款。

唐寧召集大臣們商議,有什麼辦法增加賦稅?要沒有的話,我可真的為圓明園安排買家了啊!

肅順等大臣出了一大堆盤剝百姓的方案,全部被否決,一句話:“你們這麼幹,大清的江山還要不要了?現在只有粵匪和捻匪,像你們這種搞法,很快就出別的匪了。”

最後肅順終於想出個靠譜的——把給旗人的俸餉減半。旗人就是朝廷養著專門用來打仗的,有點像日本舊時的武士,是職業軍人,可是這幫廢品根本沒用,戰鬥力還不如自籌資金的團練,如湘軍。照唐寧的想法,這些廢物應該一分錢不給才對。

除了肅順這個狠人,別的大臣都強烈反對,真這麼幹的話,恐怕大清真的要亡國了,當然,某賊酋可能根本不在意這大清。這可不是唐寧的本意,大清固然是渾蛋一個,但是驟然間沒了,中國更亂更慘,這就是為什麼他要來管這份閒事,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否則他現在應該更關注義大利的局勢。掌控義大利對他來說更符合利益,也靠譜多了。歐洲人都知道他倫敦公爵大人,大清幾乎沒人知道他和他的價值,如果他以歐洲資本家的身份出現,恐怕大清這些傢伙根本又找到攘夷的藉口了。

不管怎麼樣,唐寧讓肅順去制定一個計劃,對旗人減奉一半能弄出多少銀子來,全減是不是可能。

不僅讓被太上皇軟禁的大臣想轍,也讓北京的朝臣和各地督府想轍。此時,肅順向唐寧推薦,一個叫郭松燾的人才可用。此人被肅順推薦後被咸豐帝賞識,入直南書房,南書房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

咸豐帝就派他到天津前線隨僧格林沁幫辦防務。1859年初,郭嵩燾來到天津僧格林沁處。但僧格林沁這位蒙古王爺根本不把郭嵩燾這位南方書生放在眼中,對他非常冷淡。而郭嵩燾本就文人氣十足,再加自己是皇上親派,並且明確他與僧是“平行”,不是“隨同效用”,所以也咽不下這口氣,更不明白幫辦按照潛規則應少管事的道理,反而盡職盡責,結果僧格林沁更為不滿,因此兩人合作極不愉快。

1859年10月中旬,由於山東沿海貪汙嚴重,咸豐帝命令他前往煙臺等處海口查辦隱匿侵吞貿易稅收情況,而對他一直不滿的僧格林沁卻派心腹李湘棻作為會辦隨行。雖然郭嵩燾無“欽差”之名,但所到之地,大小官員都知道他是皇上親派檢查財務稅收的大員,因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