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有趣的皇上 作者:插翅難飛

食用的,但必須是“三淨肉”,何為“三淨肉”?一為我眼不見其殺者(我沒看見殺的);二為不聞為我殺者(我沒聽見殺的);三為無為我而殺之疑者(不是為我或懷疑為我而殺的),當然也不能放開了吃,一般是化緣時得到才能吃。有時對於生了病的僧、尼,“三淨肉”之外的“腥”也是可以吃的。梁武帝是上層士族出身,又有通道的家族淵源,對素食早已身體力行,稱帝崇佛後,他就從佛教“戒殺生”戒條引申開來,頒佈《斷酒肉文》,要求全國的出家人都不得食用“腥”物,“三淨肉”都不許吃了,皇上金口一開,出家人不敢不從,何況只要食材充足,烹飪有方(這些在梁王朝是不成問題的),素食同樣能夠創造出富有營養的萬千美味。從此以後,素食就成為漢傳佛教的專有標籤,一直堅持到今天。而在藏傳、南傳佛教影響的地區,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肉還是可以吃的。其二,燒戒。漢傳佛教和尚的光頭上都有用香火燒灼出的幾個疤痕,或3個、或6個、或9個,最多的達到12個,這就是燒戒。凡願遁入空門者,剃度之後,便是燒戒,燒戒結束,即為正式的佛門弟子。 這種儀式並非佛教戒律規定,藏傳、南傳佛教的和尚就從不燒戒,只有漢傳佛教的出家人要受這皮肉之苦。這種人無我有的現象同樣源自梁武帝的獨創,當年,他為了推廣佛教、傳播佛法,曾大赦天下囚徒,令其信佛當和尚,但又怕他們當和尚是假,逃出寺院是真,就從黥刑上得到靈感,要求有關部門在這些人頭上燒上戒疤以便隨時識別,加以捕獲。也就是說,當時和尚頭上的這些圓點實際上是曾犯過罪的標誌,到後來,燒戒被認為是入佛門苦修的開始,逐漸適用於所有漢傳佛教的寺院,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出家人的標識之一(另有一說燒戒源自元代的志德和尚)。 其三,敲鐘。俗語云: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佛寺必有鐘樓,但在梁王朝之前,佛寺裡對敲鐘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和規矩,正是蕭衍將敲鐘這件事發揚光大,使得悠揚的鐘聲成為天下佛寺的象徵。關於敲鐘這件事,有個寶誌和尚不得不提,這寶誌歷經南朝宋、齊、梁三代,是個特立獨行的僧人,人稱志公,據民間傳說是濟公的原形,他日常行事怪異、全無章法,經常光膀子光腳在街上隨意行走,傳說又云寶誌有大神通,主要是能未卜先知,為此他與宋、齊皇室走得很近。蕭衍創立梁王朝後,對寶誌更是尊祟,兩人相知相識,常常在一起探研佛法,蕭衍對寶誌十分信任,有一次,他詢問寶誌應如何解救地獄中眾生的痛苦,寶誌回答:“惟聞鐘聲,其苦暫息”,於是梁武帝下詔要求天下寺院都要制定完善敲鐘的制度,認認真真開始敲鐘,從此以後,我們才能聞聽到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後來不同地方的不同寺廟還發展出一系列五花八門的敲鐘文化,這也是後話了。

蕭衍崇佛,著述佛經,廣造寺廟、改造戒律、升座講法,忙得夠可以,但他還不過癮,還想去廟裡當和尚體驗生活,公元527年,蕭衍親自督造的同泰寺建成,他幾乎每天早晚都要去該寺禮佛誦經,說是給全國臣民消災祝福,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後就沒再回宮,並放出話出他已決定捨身為僧,不打算再當皇帝了。國不可一日無君,梁王朝的大臣們只好天天去寺裡懇求蕭衍回宮,梁武帝在寺裡住了四天,覺得體驗的差不多了,便在大臣們的苦苦哀求下,回到了皇宮。兩年後,蕭衍的和尚癮又犯了,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大臣們照例去寺裡求他回宮,但這回去了一次又一次,蕭衍都不為所動,大臣們急壞了,最後,梁武帝放出話來,他已經是同泰寺的人了,要想讓他離開同泰寺,非得積大德、做善事不可。怎麼積德行善?大臣們思來想去,只有捐款給寺廟了,於是,由公卿以下群臣出錢一億奉贖,當然這些錢也不會真掏自個腰包,最終還得向老百姓搜刮。錢到賬後,同泰寺僧覺得差不多夠花了,就默許梁武帝回宮了。第三次、第四次當和尚就隔了十幾年了,當時蕭衍已經八十多歲了,每次都由大臣們援引舊例花巨資將他贖出來。好端端的皇帝不當,卻跑去當和尚,由此可知蕭衍對崇佛可是夠上心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蕭衍三番四次去廟裡體驗生活,最長的一次長達37天,他也不怕有人趁機搶班奪權?反而是朝中大臣一天都離不開他似得求他回朝執政,這說不定是蕭衍與同泰寺僧一起演得雙簧,來考驗一下大臣們,從考驗結果可知蕭衍至始至終都牢牢掌握著政權,當然,這些都是瞎猜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章 不和諧的雜音

蕭衍愛佛,自以為功德無量,做得夠好,但卻有人不識時務,出來給他添堵,還不是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