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3 / 4)

是非常好的問題,如果解決了,就等於說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更難得的是,塗憲身在北京,方便楊銳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楊銳因此而積極回答塗憲的問題,至於塗憲目前的傻,楊銳不怎麼關心。

19歲的天才科學家多了去了,比如拉格朗日在19歲的時候,就與尤拉通訊討論“等周問題”,進而為變分法奠定了理論基礎,同年,拉格朗日成為都靈皇家炮兵學校的教授,2o歲,拉格朗日在尤拉的推薦下,被任命為普魯士科學院通訊院士,無論是同時代的歐洲學者,還是所有在2oo年後讀理工科,被拉格朗日定理虐的死去活來的學生,面對19歲的拉格朗日,都得乖乖的獻出膝蓋。

楊銳掌握著出時代的技術知識,他的年紀和身份,就已經被知識所覆蓋了。

不管塗憲願意還是不願意,他總得自己拐彎。

……。。。

第215章 實驗室在哪

“楊銳,來練車了。”牛安從駕駛室裡探出頭來,大喊了一聲。

牛安同樣是臥推組的出身,喜歡運動多過學習,預考時,他的成績是32o分,有很大的希望上大中專,不過,相比這個,牛安顯然更中意當司機。

這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社會上,大中專的價值比不上小中專,而且熱門專業的分數並不低,若是想進供電局當個電工,總得有三百三四十分,外加不錯的運氣或家底才行。

相比之下,司機比做電工要好的多,先是更自由,工作環境更好,其次是收入更高,第三是更受丈母孃的待見。

如果拿到了駕駛證,再有一個高中文憑,想進供電局的難度,比大中專的學生還要簡單。

所以,牛安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學駕駛。

過去一個月,許多成績與之相仿的鴻睿班學生都和他一樣報名學駕駛,經過一個月的理論學習,最近一個星期,大家才66續續的上車練習。

楊銳沒有學習上的壓力,也加入了進來。

司機和解放車一樣,都是市運輸公司的。

老解放用了快2o年,早就破爛不堪,但保養的還算得力,就此也花了楊銳32oo塊。

更令楊銳吃驚的是它的油耗,標稱是百公里耗油29升,實際上空車都要35升不止,也就是跑三公里妥妥的一升油,而三公里還不夠一名學生每天練手的距離。

也怪不得現在學車的人少,能當司機的人更少。

隨便算算,若是按照半年的學習程式來做,一名學生光是消耗的柴油就不是個小數目。

而且,現在的柴油還不好買,雖然不至於用外匯,但那實際上是因為國家補貼,而國家把補貼買來的原油,又分給了各個單位。

每個單位每月都有固定數量的油票到固定的地方去加油,厲害點的單位,還為此自建加油站,或者自建儲油裝置。

作為私人,想加油就必須走後門,用公家分配的油料,全社會就沒有給私人提供加油服務的地方。

楊銳還好有許多的親戚在不同的單位,今天從大舅家弄兩張油票,明天從二舅家弄兩張油票,才能把這個小小的“駕駛站”給支撐下來。

也是他有關係,才能從市運輸公司弄來掛靠,以後方便學生們考取駕照。

這一系列的工作弄下來,說難不難,但絕對不能說是簡單了。

換其他人來做,多半是堅持不下來的,無論是人情還是花錢,都得有些分量才行。最難的是不賺錢。

因為平攤到每個人頭的成本很高,總得大幾百塊,而就現在人的收入來說,肯自己拿出大幾百塊學車的,實在是太少太少。

至少,西堡中學的學生們,沒有一個能出得起這份錢。

當然,8o年代的學生永遠都明白學習的可貴,光看那一桶又一桶的柴油倒進油箱裡,就足以令他們珍惜可貴的駕駛時間了。

教練張全也教的非常認真,按部就班且嚴厲非常,尤其是楊銳上車的時候,要求更高,講解的時間也更長,用他的話來說,這就是負責。

為了以後能開車,楊銳苦笑著受了。

沒辦法,8o年代的汽車與後世的太不同了,別說沒有自動檔了,升檔還要雙腳離合,完全是一份體力活,但你要是不學,整個8o年代都別想開車了。

楊銳乖乖的爬上車,在教練的指導下,開著車溜圈子。

他們現在練車的地方是以前的煤倉雜物藏和垃圾堆,三者都被挪到了邊角旮旯,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