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是花在“加工食品”,像薯片,各式糖果、飲料、口香糖、泡麵等全無營養價值的化學產品上,物件更是瞄準社會的未來主人翁。這種排山倒海的洗腦方式,當然也意味著當代人類正在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飲食實驗!作為目前地球村的一分子,難道您還願意以身試法,甘願成為“食品產業”的世紀小白鼠?
。 想看書來
1。 從自我覺醒開始:先扭轉觀念(1)
任何新觀念的建立都要歷經輕忽、蔑視、質疑、批判到接受的過程,新一代醫學概念也同樣面對這種考驗。近代的主流醫療模式,靠著龐大的資金堆砌,政經力量的左右,成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產業”,這種處處強調效率與科技化,以疾病為中心,藥物作基礎,機械式的當代生命事業,是否就是最符合我們的健康需求的方式呢?的確,以今日的醫學科技,可以很長期地維持人類生命,讓百病纏身者苟延殘喘,甚至依靠各項昂貴機器維持生命跡象,但這種缺乏人文氣息、人性尊嚴,毫無生態修為的當代藍本,與生命的真諦相比,差別就在“品質”,所謂品質包括了生命的樂趣、精神及功能的發揮。
事實上,我們正處於人類醫學史上最怪異的年代,一方面平均壽命從3000年前的26—28歲上升至19世紀末的46歲,再增加至現在的76—78歲。但另一方面,壽命雖然延長,各種功能性、退化性疾病,卻是許多人揮之不去的長期夢魘,能增加的歲月,全靠與各種藥物長相廝守,又或依賴各式儀器維持,但難道“長壽”是醫療標杆的唯一選項?對大部分人來說,顯然,重點應在於“健康歲月”而非單單壽命延長,要做到這一點,改變思維,更新觀念恐怕是必須而非例外。
由於傳統醫療觀念主要是在“治療”,所有的人力、資金幾乎都是放在疾病上,從各種最新的研究、突破、發現就可見一斑,因此絕大部分都離不開新的藥物或新的療程。只可惜,這些成果並非惠及普羅大眾,與擁有健康的意義相比,更只是消極地彌補傷害,而非積極地促進提升健康。正因為焦點不同,大多數人對所謂“預防”的見解,大概就只能停留在預防注射、多做運動、多休息、注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普通常識,對於已失去健康者而言,則只能人云亦云,任隨擺佈了。
其實,通常的醫療病例,大約只有25%可透過各種醫學診斷,經由藥物、手術等方法而有效治療,也只有這部分是現代醫療的最大貢獻,其餘絕大部分的75%情形是靠身體自行逐漸改善。這種自我痊癒能力,早在2500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稱之為“自然療愈能力”。
因此第一個要樹立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