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探秘紅樓36釵(完結) 作者:淘氣

妃省親的最後一幕:

眾人謝恩已畢,執事太監啟道:“時已醜正三刻,請駕回鑾。”賈妃聽了,不由的滿眼又滾下淚來。卻又勉強堆笑,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的不忍釋放,再四叮嚀:“不須記掛,好生自養。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見面是盡有的,何必傷慘。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

庚辰本於此有雙行夾批:“妙極之讖,試看別書中專能故用一不祥之語為讖?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現成一語,便是不再之讖,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隱諱,自然之至”。

可見自此之後,元妃並未有過第二次省親。這絕無僅有的驚鴻一瞥,就是賈元春在書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寫了。其後即使有照應元春言行的文字,也必然都是虛筆、側筆,諸如宮中傳出端午節賞賜或元宵節燈籠謎之類。

第11節:元春為什麼不喜歡林黛玉

然而這省親的後遺症卻從此種下了,此後她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將大觀園賜與諸姐妹和寶玉居住;二是令眾人往清虛觀打醮三天,並賞了端午節的禮。而這禮物,寶釵和寶玉是一樣的,黛玉卻和三春相同,降了一等。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請看下文。

2。元春為什麼不喜歡林黛玉

元春與黛玉、寶釵只有一次照面,即在省親之時:

賈妃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啟曰:“外眷無職,未敢擅入。”賈妃聽了,忙命快請。一時薛姨媽等進來,欲行國禮,亦命免過,上前各敘闊別寒溫。

這是賈妃第一次看見寶、黛二人,並沒有做任何表示,而寶、黛此前既然從未見過元妃,自然也無“闊別寒溫”可敘,因此可想而知,敘話的大約是薛姨媽。

然而接下來的一段話卻峰迴路轉:

賈政又啟:“園中所有亭臺軒館,皆系寶玉所題;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請別賜名為幸。”元妃聽了寶玉能題,便含笑說:“果進益了。”賈政退出。賈妃見寶、林二人亦發比別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軟玉一般。因問:“寶玉為何不進見?”

此前賈妃看見寶、黛二人時,並未有所表示。這會兒說了一番家常閒話,情緒穩定下來後,又聽見寶玉能題,原該立刻提出寶玉進見才對。卻不急著下令,而是突然想起觀察寶、林二人來,看見她們“姣花軟玉一般”,並無誇讚,卻又忽然轉而問起寶玉來。真正一波三折,初看大不合情理,細想卻頗有趣味。

是否可以做這樣的推測呢?——元妃在聽到賈政說起寶玉能題,知道他“果進益了”後,高興之餘,自然便想起弟弟的終身大事來。於是便想起觀察兩位表妹來,心中未嘗沒有代弟擇媳之意。看了一番,十分滿意,難決高下,這才又想起要召見弟弟,比量一番。

接下來,元妃令眾姐妹及寶玉作詩。看後稱賞一番,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這裡可以看出,元春對寶、黛的才學是認可的,且將兩人相提並論,並無薄厚之分。

倘若故事就到這裡頓住,那麼元春、寶釵、黛玉、寶玉四個人的故事就不會橫生枝節,餘韻不止。然而元春偏偏命寶玉連作四首五言律,“使我當面試過,方不負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於是,寶釵和黛玉在自己交了卷之後,看到寶玉苦思不已,便都代他著急,都想幫忙,其表現卻是完全不同的,正是“一樣關心,兩種態度”,寫得相當傳神。

先看寶釵的表現:

彼時寶玉尚未作完,只剛作了“瀟湘館”與“蘅蕪苑”二首,正作“怡紅院”一首,起草內有“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轉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改了罷。”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說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麼典故出處來。”寶釵笑道:“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寶玉道:“‘綠蠟’可有出處?”寶釵見問,悄悄的咂嘴點頭笑道:“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唐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你都忘了不成?”寶玉聽了,不覺洞開心臆,笑道:“該死,該死!現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來了,真可謂‘一字師’了。從此後我只叫你師父,再不叫姐姐了。”寶釵亦悄悄的笑道:“還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誰是你姐姐?那上頭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認我這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