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部分(3 / 4)

小說:美夢時代 作者:想聊

好吧,這些都是後話。

就現在來說,香港的經濟衰弱,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場的金融危機。而是因為這麼一二十年以來,香港徹底拋棄了製造業、創新行業。只是往金融、港口和房地產行業發展有關。

我們如果再仔細算一算,就知道香港的這個決定有多麼的不靠譜。

先說金融吧。

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絕對都是重中之重,根本不可能拿給別人去佔領——希臘已經到快要破產的邊緣,都咬著牙不肯開放金融系統,這就是一個明證。

反面的例子是韓國。在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韓國被迫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從而把本國的金融市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放,從此韓國的銀行金融業就收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控制,直到2013年都沒有擺脫。

所以這幾年韓國的金融學者評選的“百年以來最喪權辱國的行為”之中。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控制了本國金融,就是名列第二的,僅次於當年被日本佔領成為殖民地。

香港的金融業的確發達,彈丸之地,居然有大大小小几百家的銀行,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極其誇張的。

但他們能往哪裡發展?

東南亞的金融行業全被華人控制,可他們也是提防著香港的,甚至於香港的許多銀行都是他們成立的,又怎麼可能反過去反攻本地?

華國內地那就更不可能了,中農工建四大銀行就如同巨無霸一樣,碾壓著所有想從他們嘴裡搶飯吃的人,就算是招商、交通、民生等等銀行也算後起之秀,但在檔次上和規模上,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上面,也遠遠不是一個檔次。

在這樣的大鱷的虎視眈眈之下,就算香港最大的滙豐銀行,也沒能在內地殺出一片天地來,更別說你其它的中小銀行了!

所以香港的金融行業,完全就是沒有遠期發展前途的。

再說說香港的港口行業。

是,從香港開埠以來,港口行業就是香港的支柱,尤其是49年建國以來,整個960萬平方公里、6億人口的對外需求,就如同一塊等同於香港大小的金子一樣,砸在了香港人的頭上。

從此香港就從一個小港口一躍成為世界赫赫有名的超級港口,成就了東方之珠的美譽。

但也也只是以前,隨著華國的改。革開放,連城、津衛、東方、凌波、全州、粵州等等自古以來就是優良港口的城市,也逐漸的開放了開來,華國的對外貿易也逐漸的變成了以它們為主,由此這些港口就越發的繁榮起來。

內地沿海港口的繁榮昌盛,自然就伴隨著香港港口的衰弱。

如果不是因為香港是免稅港口,恐怕香港港口行業現在一半的規模都達不到。

饒是如此,在未來幾年,香港的港口行業還是不斷的萎縮,漸漸的淪為了為內地遊客代購外國商品的地步——多達數萬人的香港水客,就如同螞蟻搬家一樣,既方便了內地的民眾,又讓香港的港口貨物有了用武之地。

最後再說香港的房地產。

因為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人口卻有700萬,又加上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迅猛,所以造成了房價不斷的高漲,至少有20%的民眾是住不起房子的,只能住在政府提供的的公租房、廉租房。

香港政府倒是在自吹自捧,說香港政府手裡還有60%以上的地皮可以提供,所以未來一百年都不用擔心香港的地盤不夠用。

但你叫香港政府把土地放出來看看?

保證讓香港的房價直接暴跌,房地產商也直接破產——得到好處的是香港民眾,但這樣對政府和商人卻是沒有好處的!

所以香港政府肯定會很少很少的放出土地,絕對不敢放多點土地來平抑房價,因此香港的地產商人才能賺那麼多的錢,前十大富豪裡面,就幾乎都是地產富豪。

再說香港地產商人北上到內地來修房子,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們的技術和經驗的確是比內地的好太多,再加上內地重視引進港商資本,所以他們的確是風光了好一陣子。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過後,華國的住房需求不斷的膨脹,本地的地產商人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的冒了出來,他們有著更深層的關係,和官員、民眾都更合拍,知道本地民眾的需求,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就漸漸的把香港的房地產商給擠了出去。

發展到了2010年過後,香港的房地產商基本上也就佔據很少的份額了,他們在內地的風光日子也再不復返,迎來了新的一輪的衰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