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卻依然清香如故。
【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在世為人,如果做事情無始無終,就不能稱其為君子。
【玉可碎但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毀其節】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寶玉雖然也會破碎,但即使破碎了也不能改變它質地的潔白;竹子能夠被破開,但即使被破開也不能改變它原有的枝節。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對於真機真味務必要做到含蓄而不要點破,這樣才會奇妙無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有“聖人無言”之說。不然,一犯口舌,終年都說不完。再加上眾說紛紜、言辭刻薄,便無絲毫可品味之處了。
【屬纊之時,般般都帶不得。唯是帶得此心,卻教壞了,是空身歸去矣。可為萬古一恨】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人死時,帶不走任何東西。唯有這顆心是可以帶走的,卻又把它教壞了,等於是真正空身而走了。這可稱得上是萬古遺恨了。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意為:一生當中如果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那麼半夜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就不會感到害怕。
【威儀養得定了,才有脫略便害羞赧;放肆慣得久了,才入禮群便害拘束。習不可不慎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旦儀表端莊養成了習慣,則稍有疏漏便會感覺羞愧難當;放肆得過久,才進入講禮儀的人群中,則會有備受拘束之感。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重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國學精粹(9)
【唯得道之深者,然後能淺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淺者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只有人得道深了,然後才可以運用淺顯的語言講透徹深刻的道理;凡是那些運用深奧的語言來談論道的人,都是一些得道不深的人。
【火不自知其熱,冰不自知其寒,鵬不自知其大,蟻不自知其小,相忘於所生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火不知道自己是熱的,冰不知道自己是涼的,鵬鳥不知道自己是大的,螻蟻也不知道自己是小的,這是因為它們相互遺忘了自己與生俱有的本性的緣故。
【淡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是否有淡泊寧靜的志向,必須透過富貴奢華的場合才能檢驗出來;是否具有鎮靜安定的節操,必須透過紛擾的環境才能驗證出來。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命運使我的福分淺薄,我便加強我的德行來面對它;命運使我的身體勞累,我便放鬆自己的心情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養來通達它。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須五更頭檢點,思想的是什麼便得】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之君子,還是無德之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時自我反省一下,檢查一下頭腦中想的是什麼,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心中有了行善的念頭,就可以引來降福的吉神追隨;心中有了作惡的念頭,就會招來為禍的惡鬼追隨。明白了這些便可差使鬼神了。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經常談論隱居山林中的生活樂趣的人,其未必真正領悟了隱居的樂趣;口頭上總說厭倦名利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將名利忘卻了。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若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那就好比穿著衣服的牛馬一樣;讀書人不明白廉恥,那就好比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人如果身處逆境中,那麼其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敦品勵行。反之,一個人如果身處順境中,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