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消除浮躁冒進、急於求成的念頭。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國學精粹(13)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能夠穿透石頭,所以求學問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流匯聚自然能形成溝渠,瓜果成熟之後會自然脫離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竭盡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種美德,但若過於認真而苦了自己,就無法調適自己的精神,也會喪失生活的樂趣;看淡功名利祿原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若過分不近人情,就無法對他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思慮困苦之際若能堅持原則,問題得以解決時內心自然會獲得快慰的樂趣。在一帆風順之際若過於狂妄,則往往會種下日後發生禍患的根苗。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衝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粗布被中酣然入睡的人,能夠得到天地間沖淡平和的精氣;在粗茶淡飯後心滿味足的人,能夠領悟到寧靜淡泊的人生真諦。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電光石火般短暫的人生中較量長短,能爭得多少光陰呢?在如蝸牛觸角般極小空間裡爭強鬥勝,又能奪得多大的世界呢?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財富積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憂慮自己的錢財被人奪去,可見富有的人不如貧窮的人那樣無憂無慮;一個地位尊貴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擔心會丟掉官職,可見做官倒不如平民那樣可以常感安樂。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因嫌官職小而鑽營向上,最後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人們都知道神仙生活得美好,卻依然貪戀世間的功名利祿。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平實穩妥的話語,實在是既沒有吸引力也無法令人感到驚奇的言語了,因此,喜歡聽這類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奢求,所以他們活得很快樂,然而,只可惜這類人在我們生活中卻並不多見。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處,便是大英雄】 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肯盡心盡力救助陷於苦難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薩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縛,超然於俗務之外的人,便可以稱得上是傑出的人。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闇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在憂愁與苦悶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襟,心情才會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裡要有開朗博大的胸懷,心境才會如青天白日般明亮。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胸中藏有千丘溝壑,則生活在城市和山林裡就沒有什麼區別;興趣寄託在煙霞雲霧之中,則生活在塵世中就如身處在蓬萊仙島一樣。
治家嚴謹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出自《荀子·勸學》。意為:人剛一生下來時,哭聲都是一樣,但長大後習俗卻有了不同,這是受了不同教育的緣故。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為:疼愛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義來教育他,而不要讓他接納邪惡的東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出自《戰國策·趙策》。意為: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不使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第一章 國學精粹(14)
【克勤於邦,